(19篇)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汇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篇)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汇编,供大家参考。

(19篇)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汇编

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汇编(19篇)目录XX管理处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XX县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度工作思路XX县供电公司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XX乡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服务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区投促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区住建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市公安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及2023年工作思路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工作总结和2023工作思路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市商务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水利局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的工作思路县审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汇编

(19篇)

目录

1.XX管理处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3

2.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14

3.XX县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度工作思路23

4.XX县供电公司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33

5.XX乡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40

6.服务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48

7.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50

8.区投促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54

9.区住建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62

10.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75

11.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80

12.市公安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及2023年工作思路86

13.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工作总结和2023工作思路92

14.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102

15.市商务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106

16.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113

17.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117

18.水利局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的工作思路128

19.县审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131

XX管理处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XX管理处紧紧围绕双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和管委会中心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

一、XX管理处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D建引领固本强基。一是深入开展D建活动。全年累计开展D建活动8次,以苏堤党员服务驿站、西子驿?曲院风荷驿站、苏堤南口卡口、党员流动服务车为阵地,开展“助力杭州亚运 做实劳动教育 传递别样韵味”劳动精神专题教育;
做好“廉润无声 清风徐来”廉洁文化特展;持续发挥优秀党组织和D建共建作用,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在蒋庄建立思政教育基地,组建“讲西湖 迎亚运”学生志愿讲解队伍。二是持续深化党群品牌。新开放“西子驿·曲院风荷”党群服务驿站,丰富辖区内党群服务驿站和微笑亭的亚运元素,打造具有XX特色的党群服务阵地,已累积开展活动10余次;
7月1日,XX管理处领导班子带领各支部党员,在苏堤和曲院驿站发放“免费绿豆汤”;
持续开展“XX螺丝钉”专题宣传,推动党员干部向身边典型学习。三是充实丰富党员学习。由分管领导带领组工干部和工团负责人参观学习上城区“之江红驿·弄潮驿”、清波党群服务站(爱心驿站)等多个党群服务驿站,学习建设理念、服务功能、运营方式等。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形式,完成2022年春训冬训学习;
组织观看党的20D开幕会、学习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发放和学习各类党政读物。四是关心关注人才建设。对表现出色的员工,积极推荐到市、区进行挂职锻炼,全年我处12名职工于市、区各部门挂职或借用;
通过青工比武、技能培训、以老带新、外出参观交流等多样形式培训达50余人次;
做好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备案工作,D类人才2人,E类人才3人。五是净化“廉洁XX”政治生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严明纪律规矩,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会所回头看、安全生产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截止10月20日,共计检查辖区部门、商家292家(次),提出整改建议43条;
对辖区7家转型场所每日检查,对重点监管场所进行三天一检,对其他物业进行每周一检,截止10月,共发放督办整改单6份;
全程监督各类工程招投标、项目比选共9次;
全年发送管理处通报2次,开展诫勉谈话2次;
每月按时做好“三重一大”事项备案。

(二)绿色XX亮点纷呈。一是花事活动擦亮文化品牌。举办杭州市民兰花节暨第十届杭州春兰精品展,共展出了包括“赤壳荷素”“虎蕊”等200余个品种,400余盆稀有兰花;
与植物园一起承办菊花展,参与方案审查,做好园林景点、菊花展台布置等项目;
12月初计划与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艺术分会合作,在郭庄共同举办小微盆景展。二是精细养护提升园林景观。在景区道路两侧彩美化彩化工程中,做好“引”的文章,通过树木梳理等方式,把道路沿线最经典的景观引入到道路的视野以内,让游客无论是行车、还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都能在漫不经心之间体验景区的独特韵味,此项亮点工作得到了管委会领导的肯定。做好“双最”迎检的自查整改和迎检工作,2022年第一季度检查中,苏堤在“双最”绿道中位列第一,杭州花圃、XX观鱼公园在A类公园(景区)中分列第四、第五名。做好春、夏季病虫害以及松树松材线虫的防治,着力推广生物防治,开展山林松树松线净注杆打药和挂牌定位,已完成树木566株。三是加大新优植物应用。结合亚运新优特植物的采购,在XX公园、曲院风荷公园、杭州花圃、三台山路等区域种植石蒜品种7个;
与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开展湿生鸢尾在西湖景区的示范应用推广;
做好2021年樱花新品引种后的养护和花期观测和耐踩踏地被植物垂岩姬草的应用。四是大师传带提升园艺水平。对春兰名贵品种进行翻盆,共翻400余盆,制作盆景10盆、翻盆50组、复型大型组合盆景10组,修剪整理盆景达60余盆;
围绕“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布置花坛、花境,累计用花10万余盆,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其中苏堤南口布置环境小品《花开锦绣 福虎迎春》获杭州市环境小品一等奖,在“十一”花坛花镜评比中,我处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我处职工许晔荣获第六届“杭州工匠”称号,仰元伟荣获杭州市园林绿化职业技能竞赛(盆景工)二等奖,余国松荣获2022年“福菊杯”全国首届花卉园艺工职业技能竞赛“菊花栽培技术”三等奖;
兰花大师工作室全年累计开展各类科普宣教交流9次;
五是深化课题推动产研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控制——以XX观鱼公园牡丹园为例》项目既《樱花复壮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基于太子湾公园的景观特色》课题于已验收结束;
开展《杭州地区月季露地栽植新优特品种引种适应性研究》《双西景区兰文化研究及春兰种质资源库建设》新课题研究。

(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一是做好提升工程。重点实施迎亚运会项目——西湖景区道路美化彩化提升工程、西湖沿湖区域设施及环境提升工程项目;
相继实施蒋庄维护保养工程、XX区块排水管网改造工程、2020灵隐、曲院区块雨污分流提升工程、太子湾公园提升整治工程的项目结算审计和资金测算、上报工作。二是完善杭州园建设。做好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11月中旬开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园内花灌木、地被种植、文化陈设、景石题刻进行微调和完善,同时做好杭州园城市宣传活动的策划。累计种植乔木300余株,花灌木700余株,水湿生植物600余株,地被5000余平方。三是对西湖夜景照明亮灯设施进行维保。对苏堤、杨公堤景区、三台阁等西湖夜景照明亮灯工程所有电箱、灯具进行定期维保巡检,共维修亮灯设施350处。四是开展多项基础调查工作和辖区房产数量调查工作。开展了国有房产调查、基础设施(桥梁、管网)调查、廊桥凉亭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多项调查工作。五是积极参与西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调研及后续规划相关工作。

(四)经济发展稳中求新。做好招商引税服务,全年(截止9月底)完成财政收入总额3.82亿元,去年同期完成2133万元,相比总量上升1874.6%。截止10月份,税收新引进认定企业19家;
截止9月,共上报清理企业名单10家;
完成风荷居等3处房屋出租评估工作、6处房屋的招商洽谈、请示、合同签订工作;
完成和双西集团的旅游资源移交,在租物业合同43处;
做好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共完成减租企业15家,减免金额231.89万元,完成进度100%。

(五)综合管理多措并举。一是智控平台运行良好。智控平台依托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进落实“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域覆盖、无缝衔接、扁平指挥、快速反应,全年共处置违停告警200余辆/次、野导告警300余人/次、草坪踩踏告警1200余人/次。二是“五水共治”走向深入。坚持“五水共治”长效管理巡查工作机制,对辖区内28处小微水体每日进行巡查全覆盖,重点水体如金沙溪、龙泓涧、赤山溪水体日常巡查每日不少于2次;
督促2家证照到期的排水户完成续办工作;
截止10月,完成了7家排水户隔油池整改;
完成公园景点内的6处管网问题指标任务;
督促辖区社会单位做好管网及内部水体维护,推进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一区管网改造及雅谷泉山庄、浙江医院内塘的水质提升;
积极开展“五水共治”主题宣传活动,截止10月,已经开展28场,发放宣传册1600余份;
与民间河长开展互动交流,引领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治水、护水行动。三是平安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无欠薪”工作;
充分利用可视化调度系统,保障森林消防安全;
深化各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稳步完成平安创建各项指标任务。四是强化党的20D除险保安工作。成立“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在积案清零、严密管控、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滚动排查化解工作。“十一”国庆假期前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对辖区内各公园景点、主干道路、山林等完成第一轮全域覆盖排摸检查,重点聚焦消防设施、配电隐患、建设工地施工安全、森林防火等领域。至党的20D闭幕前,持续开展滚动式检查,做到检查不停、整改不停。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做好上报反馈,并严格落实责任科室列出整改清单,限期进行层析整改、动态清零。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督办“回头看”检查,对整改结果进行核验,确保真正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六)“百日攻坚”全域提升。一是做好环境整治。以“迎亚运”暨“美丽杭州”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景区环境面貌。针对辖区“绿化裸露”“餐饮油烟”“卫生死角”“店招店牌”等各类环境问题,多次开展清卫保洁集中攻坚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累计翻种草坪5400平方、书带草21.1万丛、兰花三七5.2万芽、小叶扶芳藤2.2万株、灌木3600株,补种桂花14株、垂柳11株,完成“美丽杭州”攻坚行动区抄869起、市抄48起。辖区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做好辖区零星维修工作。完成各类日常零星维修4723件,其中城市家具维修1816件,数字城管整改案件2375件,维修辖区污水泵75台次,供水管抢修61处,电力应急维修7处。

(七)文旅事业融合发展。一是做好遗产保护。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西湖十景-XX观鱼、苏堤春晓)御碑及御碑亭维护保养工程已经开工,预计11月底完工;
省级文保单位大麦岭摩崖题记维护保养工程已完成现场施工。协助西湖国宾馆完成省级文保单位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日常保养维护工程;
“浙江医院一号楼”荣获杭州历史建筑最佳测绘建档案例(公共类);
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盖叫天故居四有档案。推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档测绘工作;
做好浙派盆景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目前浙派盆景项目已入选首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是文创文化活动丰富。开展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39周年缅怀仪式;
自主开发文创产品,其中以苏堤六桥为蓝本设计的“烟柳长堤逢六君”茶具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组织的“宋韵记忆”文创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奖。三是打造教育阵地。截止10月,累计接待第二课堂学生5.19万人次参观XX(马一浮纪念馆)、花圃(盖叫天故居)、曲苑风荷公园。“XX景区研学‘鱼’文化实践教育路线”获评“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级精品线路”,“XX景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课程”获评“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优秀研学成果”。结合宋韵、亚运、红色主题累计开展第二课堂研学活动5次。

(八)疫情防控毫不松懈。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守好小门。开展公园、景点、场所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测温、亮码、信息核对等工作,加强对营业场所、辖区社会单位及各公园内商家的巡查力度,做好辖区核酸检测点、公厕和室内场馆的每日消毒。二是做好防疫宣传和人员培训。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向辖区单位开展防疫宣传,传达防疫文件精神,督促辖区宾馆做好各类50人以上的人员聚集性活动上报工作,截止10月20日,共上报475场会议、婚宴等各类聚集性活动。对住店客人严格落实健康扫码和行程信息核对,及时发现人员健康码异常和高风险地区排查信息,杜绝出现输入性疫情风险。做好法相巷唐樟核酸检测点人员采样管理和疫情防控人员储备工作,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人员的培训、上岗工作,10月底已完成所有人员的首轮实训。

二、XX管理处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处将继续围绕西湖西溪一体化战略布局,以亚运为圆心、以D建为引领,着重做靓环境、做优服务、做精花展、做活经济、做深文化,全面提升景区软硬实力,以全新面貌迎接亚运盛事,2023年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强化D建引领,党群合力迎亚运。一是深入学习党的20D精神,通过春训冬训、固定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将党的20D精神学深弄懂悟透,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建设;
二是立足于“温情XX”D建品牌,深挖红色XX,以辖区内各党群服务驿站为载体,强化服务宗旨,串珠成串,形成红色XX风景线;
三是发挥D建引领作用,持续开展D建共建,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深度合作,继续打造讲解志愿者队伍,做好D建宣传阵地建设;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的作用,通过青工比武、技能培训、以老带新等多样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打造担当“重要窗口”的干部队伍。

(二)做足花卉文化,擦亮品牌迎亚运。一是办好精品花展。以郭庄为花事活动阵地,结合迎亚运工作,通过花卉展览科普讲座等方式擦亮XX、郭庄“花文化”品牌,推出春兰、月季等展览。主动作为,发挥好名胜区花事活动、花坛花镜的牵头作用。二是做好花卉布置。继续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辖区公园道路花坛、花境等花卉布置,烘托公园节日气氛。做好全区亚运会期间花卉布置。三是开展科研交流。推进《数据驱动的盆景建模与复型仿真系统研发》《杭州地区月季露地栽植新优特品种引种适应性研究》《双西景区兰文化研究及春兰种质资源库建设》等课题的开展,以“大师讲堂”和“绿化志愿服务队”为抓手,开展花卉养护、兰花鉴赏、盆景制作等园林技术交流、培训。

(三)做好全域提升,扮靓环境迎亚运。一是全面完成景观提升项目,维护西湖景区历史文化风貌。继续做好西湖景区道路两侧美化彩化工程和西湖沿湖区域设施及环境提升工程项目,视情况开展花圃区域的整治和辖区内的城市家具的保养维修,开展“迎亚运”各项工程的提高整改、结算送审、款项测算补差等后续工作,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并高质量完成。二是继续推进“美丽杭州”创建。明年将继续推进环境整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工作,充分借助“综合智控平台”,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与运管、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遏制“野导”“黑车”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景区游览体验。

(四)提升旅游品质,做优服务迎亚运。一是做好精神文明素质提升。推动景区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常态化,以迎亚运为契机,对标国际化标准,明年重点打造一支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一流志愿服务队伍。二是深化温情服务品牌。充分依托苏堤微笑亭、党员流动服务车、党群服务驿站等旅游服务载体,深化免费凉茶、爱心馒头等温情西湖品牌,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温情服务。

(五)创新发展模式,做活经济迎亚运。一是明年将继续做好招商引税工作,继续加大腾笼换鸟、选商引税力度。二是开展“走亲连心”企业走访工作,建立招商企业服务问题清单制度,形成有交流、有记录、有协调、有反馈的闭环模式,优化景区经商环境。三是继续巩固会所整治回头看成效,确保高档场所不反弹,为新入驻企业开好头,起好步。

(六)挖掘文化底蕴,文旅共兴迎亚运。一是对辖区几处文保点桥梁类进行勘察,确保汛期文物安全;
完成辖区文保单位测绘建档工作;
继续做好定期文物巡查和遗产点监测,确保文物安全;
做好盖叫天遗迹(故居、墓)修缮。二是培养新进讲解员队伍,做好岗前培训、上岗测试,严格讲解员考核制度,结合2023年星级讲解员比赛及考核办法,对辖区范围内的文化遗存进行充分挖掘与展示。三是继续做好蒋庄蠲戏书屋、马一浮纪念馆行业D建示范点规范建设,开展固定主题党日活动点标准化建设项目,做好“红色XX”专线展示点的各项工作。四是走进社区和学校,做出XX特色第二课堂;
进一步开展“馆校共建”工作,主动带着文物故事走出场馆,走进社区和学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优质服务。

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奋斗目标,深入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深化街道十大攻坚行动,上下齐心、精准施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焦转型提质,经济发展稳健向好。一是经济指标平稳运行。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5.8%。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6.84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建安投资14.40亿元,同比增长40.5%;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6亿元,同比增长36.2%;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亿元,同比增长13.5%;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30.1%。二是发展根基不断夯实。1-11月引进企业434家,注册资金17.96亿元。已上报27家年度上规企业,完成月度新增6家。实现浙商回归实到资金3.4亿元,大市外实到资金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3.9万美元。新丰国际换电站、宁波耳鼻喉医院、影视特效项目和惠多针织地块改造项目成功落地,宁波电商园区项目加快引进。五江口地块、长乐东HS03-01-08地块、新星商业1#地块等重大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其中新星商业1#地块预计于明年一季度竣工备案。三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全年预计完成研发费用合计3.6亿元,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覆盖率居全区第一。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3个、省“万人计划”项目4个、市“甬江引才工程”项目21个、区“百创汇海计划”项目2个。华恒建设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工研院“科创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二)聚焦能级品质,城市建设蹄疾步稳。一是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加强菜场、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区域环境整治,共清运垃圾500余吨,清除小广告1万余处,修复破损道路37处、公共设施120余处,粉刷墙面2000余平方米,整理飞线5000余米,中塘路地块环境整治攻坚获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新建或改建垃圾房45个、大件垃圾归集点49个,6个小区入选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广泽社区获评市垃圾分类模范社区。二是成功打造未来社区名片。惠及2个社区6453户,创建区域约50万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约3600万元。水岸心境未来社区创新第三方“投建管运”模式,通过“公益服务引流+经营性收入反哺”方式,推进“邻里聚”“屋顶花园”“乐胃食堂”等场景落地,为居民提供各类精准生活服务,项目已成功入选省级未来社区名单。五江口未来社区的硬件装修已全部完成。三是蝶变升级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5个小区5710户,改造总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深挖力量打造“红色业委会”,设立民情联络站、建立“轮值站长接待制”,形成“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成果检验”的全流程处置闭环,累计化解相关改造难题40余项。四是全力推动拔钉清零净地保供。完成浙海大酒店东侧地块拆迁任务,轨道交通8号线青林湾站非住宅房屋征收签约工作实现10天清零,启动中塘路剩余地块拆迁,实现该地块住宅收购项目国有土地部分全部签约。

(三)聚焦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全力打好“4.7”“9.26”“11.10”"11.21"等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好“人员力量配比图”和“分区作战图”,平战转换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合理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形成15分钟“采样服务圈”。加大区域协查力度,组建25人区域协查专班,召开专题培训会,实行专岗专职,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精密智控防线,截至12月19日累计排查国内涉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约12.99万人,纳入管控3.33万人。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累计完成加强针接种49713剂次。细化致微落实各项优化措施,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二是社会保障扩面扩容。完成民政临时救助88户,慈善助困、助医、助学38户。街道居家服务中心无感智能终端系统完成安装,标准化老年食堂改造完工,康养联合体系建设验收通过。组织1万余名老年人参加60岁以上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目前已基本完成入户评估工作。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会5场,发布岗位信息400余条,帮助就业50余人。三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区第三年龄学堂教学点——XX街道老年学堂在五江口社区挂牌设立,天一家园等6个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完成申报验收。推进“书香海曙·品质XX”读书活动,在五江口社区打造文化驿站,在天茂36茶院设立城市书房。结合水岸心境未来社区建设,打造街道首家百姓健身房。

(四)聚焦改革创新,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顺利推进。按照“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部署要求,创新打造“1+1+4”行政执法改革模式;
建立依法行政、执法办案、执法保障、执法监督等四项机制,“配套”制定四项工作推进制度,通过“专项培训+实际执法”,依托省统一处罚办案系统2.0办理相关案件81件。二是现代社区建设奋勇争先。有序推进品牌社区、小区自治站、居民会客厅、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创建红色物居业、社区治理“活地图”工作法、未来社区、“一老一少一弱”四类特色社区,清风社区入选现代社区建设市级观察点。推进社区“分类治理 集群发展”工作,举行季度例会3场。建强社工队伍,推荐参加区第二期“赋能6+1接力棒行动”暨社区后备人才培训14人,新招录社工33人。深化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站“二中心一站点”建设,徐家漕社区“绿森林阳光家园”获评市百佳社区社会组织。三是除险保安工作落细落实。紧紧围绕“平安护航20D”工作主线,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四是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有序开展。推进村集体资产有序运行及相关处置工作,XX桥、双杨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序实现退出终止,姚丰旧村改造安置房完成抽签定位和结算交付。

(五)聚焦红色引领,基层D建有力夯实。一是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效能。制定《XX街道“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行动“十拼十创”先锋行动方案》,累计查摆问题85件,推动履职讨论4次,解决治理难题56件。二是小区D建领跑基层治理。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网格功能性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微网格)”的“链式结构”,推动“红色业委会”D建联建,助推平安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全域推广D建引领社区治理“活地图”,探索形成“一图三清单N资源”工作法,并成功申报宁波市基层智治大脑第一批试点。三是品牌培育树立文明风尚。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5个,完善“所-站-点”阵地体系。启动“春风”巴士进基层文明实践项目,举办系列活动6场。开展“春语”理论宣讲活动,组织各类宣讲活动70场,受众1800余人。水岸心境社区获评市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系全市唯一社区。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以“进位进阶”为主线,聚焦打造“三个样板”目标,以“进位进阶”为主线,打好经济提振、拆迁清零、社会治理“三大会战”,高水平打造共同富裕特色街域,奋力展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宜居宜业美丽示范街道美好图景,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夯实经济底盘。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眼“两线一轴”工字型空间发展格局,发挥南线轨道交通枢纽作用,立足北线五江口滨水活力区打造,串联众创空间,打造现代服务业总部新高地;
围绕中心发展圈,做强高鑫六空商圈,努力实现一“路”带领,两线聚“能”的产业发展目标。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上。稳步跟进五江口、长乐东HS03-01-08地块项目,实现按时竣备;
清理盘活再利用低效用地,深挖优势潜力企业,以“政策梳理辅导+部门对接协同”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放量稳步提升。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制度,滚动更新招商“一张图”,做优做实招商项目、目标企业“两个库”,强化产业链招商、产业园招商、以商引商力度,加速引投型企业入驻带动。三是打造新型平台经济。持续夯实商贸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支柱产业基础,提升软件信息、交通物流、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集聚效应;
加快新星1#地块商业招租进程,着力打造特色餐饮街区,构建高鑫-六空-三宝联动商圈,加速服务业崛起,努力实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四是营造安商稳商氛围。用心用情全力开展“访企解难”活动,把安商稳商作为街道经济工作的1号工程。建立规上企业领导班子包干专员服务模式,更加关心“税在地不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狠抓企业扶持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探索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根植的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努力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全域提升生活品质。一是高效推进拔钉清零。以东优化、中联合、西提升为目标导向,不断优化“专班专组专人专责”工作机制,发挥“领导联系+骨干负责”服务体系作用,以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推进重点地块项目征拆;
发挥海曙区首个房票政策试点优势,推进中塘路剩余地块项目收购;
有序实施新星同康地块征迁计划,积极推进海曙外国语学校青林闲庭校区落地;
通过“政策解释+资金保障”,推动轨道6号线、8号线站点项目征迁,以点扩面,畅通城市脉络。二是纵深推动“精特亮”创建。擦亮姚江南岸“家园社区”品牌,以水岸心境和五江口未来社区现代场景为起点,依托“资源挖掘+朋友圈联建”,推动区域内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成为滨江南岸“未来街区”起点;
持续守护生态底色,统筹整合五水共治、XX文化等资源,推动形成“一社一河一景”休闲游景观带;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以“精细化+高科技助力”推进2个省级示范小区和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禁塑”工作,实施光伏推广工程。三是书写民生答卷。深化“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小区自治服务站+居民会客厅+助共体”建设;
聚焦青年人才、“一老一小”民生服务需求,通过共建项目聚合人才资源,打造老年人“云上服务”数字化平台,推进儿童友好社区2.0建设工程,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10分钟为老服务圈、5分钟生活体验圈为目标,构建全龄友好服务网络;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加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
繁荣文化事业,通过天茂36茶院平台发展“茶文化”,依托“寿全斋”和“董氏儿科”开创“中医药文化”研学线路。

(三)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一是稳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全力保障铁路三四线、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坚守安全底线,以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生产、消防、房屋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
探索建立应急综合救援队伍,持续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平安宣传,拓展法律顾问参与广度和深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二是探索现代社区建设模式。探索“三圈共融”体系,聚焦规模、功能2个维度,将街道15个社区划分为“三圈”,其中“融合型大单元大社区圈”以清风、广安和广泽3个社区为主,全力争创大单元大社区治理样板;
“社区基础要素圈”聚焦包片联户、社工队伍培养、社会组织孵化等关键变量,牢牢锚定社区治理能力组团式提升;
“社区功能发挥圈”细分为商品房社区、拆迁安置型社区、村改居社区3组,分组围绕数字赋能、融合提升、居民自治等方面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三是聚焦社区治理难题。开展物业管理整治提升攻坚行动,试点打造“数智化”物业驾驶舱,依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社区物居业治理赋能;
探索成立街道物业管理联盟,购买第三方服务,对辖区内业主委员会提供增能提质服务;
组建"金牌管家”志愿者团队,开展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红黑榜”评选。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成立农贸市场及周边综合整治“七人制”工作专班,探索集中于一家单位养护的“管养”一体化模式;
重点整治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差、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突出问题,确保市场硬件设施、市场周边秩序“双达标”。

(四)全景打造D建高地。一是擘画D建引领全景图。深挖红色资源,推进“一带一社一坊”建设,打造沿江最美D建带、村居融合型社区样板、多元互助共富工坊,推进“D建+景观”“D建+物居业”“D建+文化”示范建设。二是绘就D建“智慧底色”。打造新星商圈“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D建引领社区治理“活地图”2.0版;
以辖区单位D建联建、红色物居业联动共治、数字平台动态交互为载体,扩大D建朋友圈;
拓展数字化直播供应链服务,以红色直播推进共同富裕,探索打造睦邻友好的数字化D建云端。三是开展红色赋能教育。深化“红旗支部成长营”创建实效,推进“红旗赋能站”两个示范点建设;
开展党的20D精神和“望·先锋”系列宣传,建立党员学思践悟一体化评价体系。

(五)全面落实作风建设。一是抓好作风建设新成效。贯彻党的20D精神,结合“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专项行动,学思想、找短板、定方向,真抓实干推进重点项目攻坚。二是筑好队伍建设新跑道。持续赋能“春苗工程”,搭建街道、社区两级干部比武平台,以“头雁引领”“干部储能”“书记比武”为举措涵养人才队伍“源头活水”,建立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干部选育机制。三是把好党风廉政建设新机制。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发力,强化重点领域全力监督,持续推进清廉社区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整治“四风”问题,以自我革命优化政治生态。

XX县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度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县发改局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瞄准“起航新时代,做强北大门,打响四大国家级品牌,建功思路海港城”的目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做好经济指标运行监测工作。1-9月,全县GDP为278.5亿元,同比增长6.9%,连续三季度居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10月比增22.9%,位居全市第2,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全力奋进百强县。一是持续与百强县智库专家沟通联系,及时了解评比规则的变化和掌握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新动态。二是动态分析我县各项指标,根据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36项指标以及17项附加指标要求,紧盯8项短板弱项(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存贷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巩固8项优势指标(人均GDP、规上工业总产值、二产占GDP比重、外贸进出口总额、人口增长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加强分析、研判各项优劣势指标,谋划2023年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任务,理清下步主攻方向,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四是强化入库入统,1-10月,全县共新增“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入库入统”331家,完成年任务数的93.5%。推动我县今年成功跻身2022年“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和“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三)推动重点项目有序建设。推动122项省市重点项目1-10月完成投资202亿元,占年度计划101%,超序时进度17.7个百分点。开展季度集中开工活动,前三季度共开展省、市季度集中开工活动项目35项,总投资30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6亿元;
开展“喜迎20D·项目再提速”月度集中开工活动项目37项,总投资14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亿元,竣工项目15项,总投资140.7亿元。深入推动“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一季度“五个一批”项目综合考评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名。落实“一企一议”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企业走访力度,推进项目平稳有序建设。

(四)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一是争取预算内投资资金。根据中央、省市资金投向,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758万元、省级预算内投资1180.23万元,专项用于水利、社会事业等领域。二是争取专债资金。2022年,共谋划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0个,总投资174.8亿元,资金需求38.4468亿元,获得债券9.1883亿元。同时,启动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谋划工作,建立专债项目库,谋划生成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45个,总投资412.4亿元,债券资金需求114.01亿元,推动45项专债项目完成赋码、审批及入库工作。三是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资金。共梳理申报符合条件的基金项目6个,总投资67.08亿元,申请资本金缺口19.82亿元,其中福州台商投资区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XX湾开发区固废集中处置厂配套道路工程、XX湾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获得第二批次基金支持5.5328亿元。四是推动中长期贷款、更新改造贷款项目申报工作。征集、筛选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谋划生成8项符合条件的中长期贷款项目;
推荐上报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7项,其中XX县中医院使用财政贴息贷款设备项目获得贷款额度256万元,福建省XX县高级职业中学加工制造类设备购置项目获得贷款额度2000万元。

(五)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建立健全全面预审查机制、模拟审批、超时默认、延时追责制度。推进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严格按照时限办理,实行“提前办”、“马上办”,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2%以上。以政策为指导,严把项目准入关,依法依规审批。今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240项,总投资778.9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审批75项,总投资313.13亿元,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65项,总投资465.84亿元。

(六)扎实开展“项目攻坚落实年”专项行动。2022年共139个项目列市攻坚项目,年计划投资200.17亿元,1-10月完成投资209.8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04.82%,超序时进度21.49个百分点。1-10月项目开工56项,完成率96.55%,总投资443.0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开工32项,总投资201.02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13项,总投资135.9元;
民生项目开工11个,总投资106.16亿元。1-10月竣工38项,完成率97.4%,总投资75.33亿元。建立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1-10月累计上报协调解决项目问题数712条,已办结712条,办结率100%。项目攻坚落实年专项行动10月排名全市第三。

(七)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发展。加快数字经济项目建设,纳入福州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221.57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35.14亿元。加快推动5G网络覆盖,2022年我县通信行业5G基站建设任务330个,目前已完成270个。推动东恒机械项目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总投资30亿元。

(八)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建立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调整完善32家企业县领导挂钩帮扶企业清单,组织干部深入企业纾难解困,确保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前三季度累计协调解决问题575个。

(九)加强科技创新与培育力度。一是完善科技惠企政策。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具体目标,编制《XX县“十四五”科技发展与创新驱动专项规划》,出台《XX县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21年(错年统计)我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R&D)归集入库9.13亿元,同比增长22.7%,占GDP比重2.54%,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6.06%,2021-2022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审定补助金额2823.05万元。三是选认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48人、省市科技特派员团队11个,实现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县级科技特派员行政村全覆盖,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四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力度。

(十)抓好粮食储备,保障市场供应。一是有序推进储备粮轮换工作,完成2022年储备粮2925.717吨轮换任务和完成2500吨原粮、1100吨成品粮增储任务。二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开展2022年全县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储备粮出库质量检测2批次,库存质量检测8批次,结果全部合格。三是强化应急网络建设,设立13个应急供应网点和1个应急加工企业,覆盖11个乡镇。四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粮油商品保供工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稳定市场供给。

(十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截止目前,累计上报数据总量达约112万条。本年度将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等5类信息管理信息数据纳入归集信用信息归集面进一步拓宽,目前已归集5类信息管理信息数据8768条。二是落实信用惠民便企。推荐我县6960家企业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经营困境提供途径。三是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37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积极应用信用承诺制度,上传信用承诺书约4.1万份;
扎实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7家治理对象名单企业实现全台账退出。

(十二)加强价费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涉企不合理收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走势,做好价格监测分析,做好民生主副食品71种的市场价格监测工作。三是做好价格认定工作,已办结涉案128件,总金额135.9万元。四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维护市场稳定。

(十三)有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我县作为试点县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设施管护、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利设施物业化管护等方面努力探索,大力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和质量,助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新农村人居环境、水利、电力、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民政、通讯通信、物流等九大领域的管护清单共2945项、行业管护指南25份,及时总结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电力基础设施等管护经验做法同兄弟县学习研究,在全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推进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更需乘势而上。接下来,县发改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紧盯2023年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强县”、“富民”两大目标,围绕以“双龙抱珠”打造有色金属、新能源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以“七彩XX”推动乡村振兴两大方向,提出发展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以更强的信心与干劲谋划明年工作。

(一)抓经济发展,抓项目建设,实现强县目标

1.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前期办、落地办的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机制,全力做好钢铁产业链条项目服务保障,加快建设福蓉源铝精深加工、宝太冷轧、欧特、叙佑等产业链项目;
全力推进宁德时代产业转移项目、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落地,加快东恒机械、汇昇智造、东方电气等配套项目建设,实现新时代XX产业“双龙抱珠”发展格局。二是在重点项目推进上持续发力。坚持领导挂钩服务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加快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

2.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要强化指标调度工作。根据全年目标任务,做好协调跟踪,精准调度,精准施策,逐项抓好落实,并将2023年“开门红”工作提上议程,狠抓落实,确保明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争先进位。二是扎实推进全国百强县评比申报,加强百强县指标体系研究,补短板弱项,巩固优势强项,以争创百强县为抓手抓经济建设,查缺补漏,抓各项工作推进,确保2023年跻入“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三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投资项目入库指导,促进投资项目做到应统尽统。

3.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扶引龙头壮大产业集群,加大力度引进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已招商落地项目开工。建立完善2023年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梯次结构和良性发展格局。继续落实“一企一议”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和项目稳定的联系服务,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加快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在全市排名争先进位。

(二)补民生短板,办民生实事,做好富民文章

1.抓实民生项目谋划。一是项目谋划上持续发力。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我县发展实际谋划一批教育、卫健等社会事业项目,生成一批支撑“生态环境三大战役”专项行动的生态环保补短板项目,谋实谋深重点民生短板领域项目。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深入研究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机遇期,掌握“十四五”期间的资金投向,重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申报“窗口期”内及时上报,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债券资金支持,增进民生福祉。

2.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设施管护、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利设施物业化管护等方面加强探索,大力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和质量,助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建立管护责任清单制度,实行滚动式清单,实时动态调整管护清单,同步指导乡镇进行设施管护;
二是统筹资金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筹措和管理,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三是挖掘管护工作亮点。及时总结各部门、乡镇有效的管护做法,推动各行业《管护指南》或《管护办法》的制定和完善。

3.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二是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力度,进一步完善保供应急预案,有序推进粮食储备轮换工作,维护社会与市场稳定,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三是加大疫情期间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防范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异动,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稳定。

(三)提升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培育,铆足发展后劲

1.提高科技创新力度。一是做好2023年度企业R&D统计辅导工作,指导企业规范建立研发专账、正确填报统计相关报表,做到步调统一,信息沟通流畅。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的良好增长。三是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完善科技特派员政策保障,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企业发展。四是抓好科技项目实施与管理,争取更多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

2.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围绕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积极推动应用场景建设。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工业融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民生与社会发展。

3.严抓信用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严格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市信用修复相关文件规定,推动信用修复程序化、透明化和便捷化。推进信用信息应用与发展,深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开展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强化诚信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业务水平,提升干事氛围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盯紧2023年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以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抓手,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履职尽责、敢于担当,扎扎实实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XX县供电公司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县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布局、积极作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1-10月,绩效考核、供电所对标综合排名全市电力系统第二,连续两个季度被授予市电力系统“供电所管理提升先进单位”流动红旗。荷地供电所获省电力公司五星级供电所,竹口供电所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一)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4.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3%;
第二产业用电量2.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4%;
第三产业用电量0.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
居民生活类用电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8%。总计工业用电量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建筑业用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3%。

(二)特色亮点工作完成情况

1.电力保供平稳可靠。面对XX历史之最的特大暴雨,48小时内高效完成山区14200受灾用户电力抢险工作,得到省电力公司王凯军同志、县委书记蔡昉同志、县长田健晖同志等领导高度赞扬。面对持续高温天气,联合县发改完成29家企业“一键响应”协议签约,有序安排企业让电工作,统筹调配辖区内发电资源,发挥水、光、生物质协同作用,全力降低对企业生产影响。落实党的20D期间保电相关举措,启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制度,开展党的20D保电特巡与迎峰度冬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累计处置问题隐患136条、缺陷112条、危控区65处。

2.新能源开发稳进提速。配合开展XX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万千瓦)地质钻探等前期工作;
百花岩风电项目(装机25万千瓦)进站道路计划年底动工;
薰坑光伏发电工程(装机3万千瓦)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产;
整县光伏开发快速推进,同步开展光伏群控群调策略研究工作。支部参建、村企联动,合力开展零碳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莲湖村整村光伏安装以及安南乡80%以上公建屋顶的光伏安装工作,屏都街道、黄坦村入选浙江省首批零碳建设示范乡镇。

3.服务举措多维靓丽。落地电力接入分担机制、出台自备电源安全管理办法、明确用电权市场化交易和需求响应县级政策,政企联动提升群众电力获得感、幸福感。深化RPA等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发票打印、线损监测、采集预警等16项业务全自动流转。高质量完成“186智慧客服”省电力公司年度重点任务,“网上国网”APP累计推广11678户,客户服务数字化指数半年度对标全市系统第一。创新举措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内容,在国家电网基层动态刊发。

4.科技创新可圈可点。随着“双碳”目标和山区共富战略提出,近两年我局集中力量将科创方向主要调整到高弹电网、新能源替代等方向上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智能烘干技术项目获省电力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创新成果二等奖,并作为全市首个双创孵化成果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光电气热储项目作为浙江省首家光电热气储的示范场景,目前已进入项目可研阶段。《山区微网自愈体系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市电业局管理创新一等奖。同时,我局全市首创的末端变电站跨电压等级备自投装置今年已纳入市电业局推广计划,涵盖7家县局以及17个末端变电站。

5.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党的20D宣传贯彻工作扎实推进,《光伏发电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上稿央视新闻财经频道,1微视频获浙江省党员教育典型事迹片二等奖,1作品获第十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宁波、贵阳赛区微电影一等奖。《多方联动构建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运维新模式》入围国网公司社会责任根植重点项目目录,《“敲敲”关爱你——山区留守老人敲门志愿服务》获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1工会项目入选省公司红船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多名同志获省电力公司年度优秀志愿者、XX县道德模范、市电业局劳动模范等称号。

(三)重大电网项目完成情况

1.庆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今年4月底,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县成立220千伏庆东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系统接入方案审查、站址“三区三线”矢量图和相关支撑材料上报,取得了站址及路径协议,同步完成了站址地质勘探。

2.城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拟建设110千伏变电所一座,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10公里,配套10千伏线路30公里。2021年开始,拟分两年实施,截至目前,累计已完成投资金额5300万元,占总投资88%。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和各属地单位全力配合下,我局先后克服沿线村委换届选举人员变动等诸多困难,保障了项目顺利施工,工程预计明年1月份正式投运。

3.熏坑农光互补35kV送出工程。为确保熏坑村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投产送出,我局先后克服政策处理难度大、施工作业面复杂、工期短等困难,倒排计划,将原定2023年5月份建成投产的农光互补项目,提前到2022年实施,并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投资727万元,建设35千伏架空线路5公里、光缆5.3公里。

4.其他新能源接入方面。加速整县光伏快速推进,配合举水乡政府推进地面光伏项目,同步开展光伏群控群调策略研究,截至10月底,已完成光伏发电接入15.6兆瓦,全年预计完成21兆瓦。全力助推XX抽蓄、百花岩风电重点项目,提供收资、用电方案、电力迁改等属地化服务,加速抽蓄项目地质钻探等前期工作。

5.配网改造建设工程。2022年累计完成投资810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0公里,小城镇、村级电网2个,新增及改造配变容量5800千伏安。

二、2023年工作思路

紧密围绕“三绿三提”工作主轴心,坚持基础管理与创新发展相融并进,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及市电业局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注重实绩,持续夯实电网安全基础,加速项目建设进度,服务好百姓生产生活,为XX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山区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重大项目安排

一是庆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023年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土地征用及核准,具备开工条件。

二是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力争2023年2月份建成投产。

三是35kV白荷线部分老旧线路及导地线改造工程。投资2337万元,新建架空线路18公里,新立铁塔63基。

四是2023年配网升级改造工程。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5公里,小城镇、村级电网3个,新增及改造配变容量7500千伏安。

(二)重点工作谋划

1.以高政治站位,全力确保电力可靠供应。结合县域发展规划,完成“十四五”电网规划滚动修编。提前对接县发改,结合新能源项目建设时序,适度超前补强现有网架,支撑我县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与消纳。认真总结往年保供经验,高标准、严要求、零失误,科学编制重大节假日及活动的电力保供预案,试点用电权置换。统筹白名单、化工类企业等重点保障对象及订单急迫等个性优先保障对象,用好“政企联合执法”机制,做细做精有序用电方案。加强电力供需形势跟踪分析,依托政府信息通报、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及时发布电力供需预警信息。有序开展公共机构负荷监测装置安装,联合发改出台分行业空调负荷管控、评价考核机制,配套系列推动政策,实现节能降耗。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回应关切,全力争取全社会对电力保供工作理解支持。

2.以高服务标准,全面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聚力老旧设备迭代更新,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化驱动,将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着力点,不断提高适应性、可靠性。加速无人机、山地工程车等现代化设备运用,以“机器换人”提升电力运维抢修效率。依托“办电e助手”等各类业务系统,推行业扩办电对内对外双承诺、落实限时办结。合理布点完成“电力驿站”建设,充分利用便民服务对接,完成所有村级层面电力服务微信群的建立工作。推动政府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将热泵烘干食用菌技术打造成综合能源的XX特色。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专项行动,打造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完成“黄坛(莲湖)综合用能零碳示范村”等建设工作。

3.以高技术支撑,全委抓好新兴产业发展。对内,聚焦特色产业,强化香菇、竹木、甜橘柚等生态经济电力保障。同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合作,加速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和生态资源使用权等各类产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零碳经济,开展企业绿电潜力分析,探索利用峰谷价差发展储能建设,推动“XX800”“百山祖1856”等区域品牌产品低碳化,为我县创造更多GEP与GDP价值转化。对外,持续走出去承揽业务,做大税源蛋糕。有序推进公建项目,重点推进工商企业项目,积极促进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开发。持续深化“亲情二号键”“暖巢敲门灯”,等公益行动,做好农村弱势群体保障工作。

XX乡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抓机遇、谋新路。

XX乡始终紧紧围绕“稻渔文旅节水XX”发展定位,牢牢抓住***总书记亲临XX视察工作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顶层目标,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九大产业扶持政策机遇,结合全乡产业特色发展,谋划重点项目25个,概算总投资5.1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21个,开工率为84%;
固定投资完成1.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紧紧围绕基础民生保障、三产融合配套、农业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加大项目投入,全年累计争取区市县配套资金7376万元,先后实施重点小城镇线路入地、供热管网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9个,全乡城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优先战略,严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3200亩,推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乡推广机深翻还田1万亩。扎实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提高覆膜标准和质量,降低农用残膜回收难度,累计回收废旧农残膜90.58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建立河道巡查、巡护、保洁常态化机制,累计清理河道漂浮物、沟摆垃圾22余吨,清淤9.7Km,完成有效巡河3061次。积极配合水务、环保等部门,强化第三排水沟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全乡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部达标排放。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代办服务制等五项制度,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体系。在以群众办事“一窗办部分事”变为“一窗办全部事”为目标,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群众的事项办理好,使审批服务更加集约、更加便利、更加高效。全年累计办件1230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25件次、林木采伐证34件次,为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203户332人,发放救助金844100元;
办理发放粮食补贴发放8352人806.81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069人55.12万元。

(二)在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上占先机、开新局。

凝乡村产业之“实”。举全乡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防返贫监测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防返贫监测机制,认真落实“四查四补”“八必访”,排查“四查四补”问题41个、整改34个;
完成“八必访”重点对象走访入户1350户3253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争取乡村振兴资金1730万元,实施项目4个,累计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近务工,有效提升群众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乡村振兴督查督导反馈问题,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整改各类问题69条,整改率98.6%。塑美丽乡村之“形”。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的作用,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重点区域环境展开综合整治并积极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累计清理沟渠450余公里,清理乱堆乱放648处,清理生活垃圾750余吨,清理农业废弃物542余吨,拆除残垣断壁8处,发动群众约8000人次,开展宣传活动150余次。累计评选村级“美丽庭院”1021户、乡级“美丽庭院”504户、县级“美丽庭院”50户,推选市级“美丽庭院”35户。铸乡风文明之“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用,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红黑榜、红白理事会等机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五个一”花式闹元宵、三八妇女节“把爱送给她”、“我们的节日•端午”、庆祝“六一儿童节”等系列活动等,参与群众826人次,持续增强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固组织建设之“本”。认真落实“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骨干228名,后备干部47名,建立46名村党组织书记“育苗档案”,13名乡村振兴专干实现一人一名“导师帮带”,举办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示范班2期,提升抓基层D建工作责任意识和业务本领。探索“村村联合”发展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蜕变。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464.02万元,完成年初目标(500万元)的92.8%,较去年全年增长17.5%。

(三)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上勇担当、绘蓝图。

建立“1+14+N”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同步创建工作模式,乡村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完善专题研究、专项安排、专人负责、教育引导、检查指导、考核督导“三专三导”工作机制,在全乡14个行政村统一建立“石榴籽工作室”,落实县领导、部门、干部“三联三包”责任措施,增强了D建引领、部门结对、群团协同、站所配合、乡村一体的整体合力。打造乡集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区、团结村民族团结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全面树牢“守牢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的责任意识,凝聚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XX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党的20D提出的新思路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实处,始终紧紧围绕“稻渔文旅节水XX”发展定位,牢牢抓住***总书记亲临XX视察工作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重点、攻难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在新征程上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在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走在前做表率。

积极掀起学习党的20D精神热潮,从党的20D报告中把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九大产业扶持政策机遇,结合我乡产业特色、“以水定产”种养、生产加工链延伸等,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及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及特色种养示范方面下功夫。坚持谋在前。加快红色研学教育文旅路线优化,开发稻渔文创旅游产品,持续打响稻渔空间农产品品牌,探索开发休闲、度假、研学等乡村旅游产品。整合全乡旅游资源,以乡村节庆撬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万灵生态园、桂圆生态园、金龙湾山庄、功达金水渔业等休闲旅游区建设,串点成线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加快稻渔空间生态化灌区建设,做好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试验旱地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探索解决稻水矛盾新模式,加快稻渔空间智慧化灌排设施及可追溯平台建设,做好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做响“节水XX”品牌建设,打造全区节水示范点。坚持干在前。加快构建以稻渔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拓展区)建设为核心,其他特色协同发展总格局。加快科海黄河鱼类种质资源保种场二期、天荣农产品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新兴技术培育和科技示范引领水平。加速丰植源花卉产业物流园、褀霖农牧无公害粪污处理循环利用、悦海农牧和海永饲料生产线产品研发等一批谋划项目落地落实,不断优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结构。加紧全乡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提升、集镇区和四十里店村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发挥成效,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巩固四十里店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稻渔空间采摘园、天荣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设两个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的带动增收效应,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增双赢局面。用好用活闽宁协助、三产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等资金,将农民利益时刻与企业效益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做表率。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向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奋勇前进。着力在农业增效上谋求新突破。结合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稳住农业基本盘。依托XX乡适水渔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创建成果,加大与清华大学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团队深度合作,积极推动蓝湾生态园二期建设,逐步扩大全乡白对虾养殖面积,引入大黄鱼、淡水鲈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打造XX水产养殖产业品牌。着力在农民增收上再上新台阶。持续发挥全乡产业优势,积极争取自治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拓宽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认真落实居民收入、移民支付、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力争实现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在生态保护上取得新成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优先战略,压实秸秆禁烧巡防责任,全力守护“银川蓝”。大力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持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六项制度”,积极配合水务、环保等部门,强化第三排水沟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加快典农河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水产及畜禽养殖的清退搬迁工作。着力在D建引领上实现新跨越。按照“基础实、品牌强、模式新”的工作思路,做优做实基础D建,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深化“一抓两整”“六项行动”和“六个强化”,扎实开展“两个带头人”工程,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品牌创建,逐步探索创设D建精品课程、精品阵地、精品队伍、精品平台等,积极发挥“D建引领·科技助农”专家大院、银川市人才小高地和导师帮带项目,加大“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三)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上走在前做表率。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的20D、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典型人物优秀榜样等先进事迹宣讲宣传,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积极探索建立集中、分类、依法、就地“四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六包一”“七个一”稳控措施,加大重大信访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清仓见底”。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丰富宣传载体、形式和内容,开展“我们的节日”“我向石榴树许愿”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打造丁义白雀寺县级“五进”宗教活动场所示范点,加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制化建设,建立宗教场所民主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民族宗教例会和组织宗教界教职和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宗教治理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提供坚实保障。

服务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服务业发展中心按照省、市、区关于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总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完善公开机制,强化公开意识,突出公开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促进中心政务公开向制度化、服务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现将服务业发展中心政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及时的调整和充实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健全政务公开组织机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工作。

二、要落实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实效。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把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的重点、难点、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主要内容,努力做到政务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通过多种形式让干部群众参与和知道,保证公开的真实性,防止公开的随意性,注重公开的实效性,坚持公开载体的创新性,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实效。

三、落实公开责任,规范审查程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柯城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相关文件和配套制度进行政府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细化分工,压实责任。落实公开条例制度,根据规定需要公开的内容,

四、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是一项关系重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的各项制度,坚持公开原则的确定性与公开步骤的渐近性相结合,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与公开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的工作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程序,重视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流程,大力创新政务公开制度。

五、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推行政务公开的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参与政务公开的实践活动。

二是要主动接受监督。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方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明确职责分工。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共同配合抓好该项工作。

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亮点工作 

(一)首创保障性租赁住房样本。紧抓上级政策窗口期,区财政局以“第一人称”冲在工作第一线,紧抓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提供“一条龙”“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举措在最短的时间推进资产梳理、分类处置等一系列工作,盘活保障性租赁住房18宗。

(二)多措并举抓项目促增收稳大盘。面对当前再次掀起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区财政局进行全新定位,从“有效用财、资金分配”老路子冲到“生财、聚财、兴财”新路子,牵头拓宽资产盘活领域,创新融资模式,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停车位、水库融资、梧田(蟠凤)新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等工作,千方百计增收入、扩投资、稳大盘。

(三)抓实财政收入考核。面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引起全区减收全市居前、前4个月财政收入指标全市倒数的不利局面,区财政局周密部署、奋起直追、跨越赶超,全力打好收入“翻身仗”。纵向深化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按季度开展镇街税源培育考核。横向强化财税联动,积极研判经济形势,密切关注省市考核导向,协同抓好地方财政收入工作。1-11月财政总收入65.4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7亿元。

(四)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区财政局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全面摸清债务底数,精准梳理风险点,科学把握化债节奏,自我加压提速化债,真抓实干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促成88.94亿元隐性债务及关联融资降本,总量居全市第一。

(五)向上争取资金要素。提前谋划储备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11月共争取奖补资金15.23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直达资金5.02亿元;
获批政府债券额度33.55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额度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9.45亿元、再融资债券额度13.1亿元。

(六)推进惠企纾困解难。强化涉企政策兑现,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规范落地国有资产减租政策,纾解企业发展压力。1-11月共兑付产业政策资金7.12亿元,惠及企业8405户次,惠企奖补兑付率居全市第三;
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8.04亿元,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收缓缴8.88亿元。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理念,全面排摸国有资产家底,梳理核对纳入平台管理,算好全区资产明细账。紧抓上级政策窗口期,利用好优质生态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国有资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

(二)竭尽全力稳定收支运行。精准掌握省市考核动向,联合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征管,探索新的非税增收渠道,强化收入监测分析,确保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督促各镇街及时上缴安置房购房款,做好土地收入返回结算,动员全区各单位积极向上争取奖补资金,多措并举壮大综合财力。着力盘活存量资金,建立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挂钩机制、结转结余资金常态化清理机制,定期开展存量资金集中清查,集中财力用于“刀刃上。积极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多举措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政府投资项目规模标准,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收支平稳运行。

(三)全力以赴推进共富建设。积极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按照轻重缓急科学调度财力,提升支出执行管理水平,刚性兑现惠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我区推进普惠性托育养老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打造儿童、老年、青年等友好城市标杆区。联合区民政局梳理低收入家庭帮扶相关政策,试点出台《低收入家庭帮扶政策清单》,促进温州市共同富裕示范标杆建设。联合区民政局和医保局探索社会救助联合体和大病医疗保障改革试点,争取省厅创新项目。

(四)奋力攻坚强化债务管控。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的常态化滚动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债券额度,强化“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督促加快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进度,有效发挥专项债券四两拨千斤带动有效投资的作用。通过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处置变现资产、项目结转资金和经营收入、核销债务等方式逐步化解隐性债务。

(五)持之以恒升级财政监管。加强政府采购合同备案公告监管,定期开展采购项目交易合同事中事后监督抽查,切实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重点实施预决算、会计信息质量、内控建设、“三公”经费、基层财政管理等关键领域监督检查,以“检查-指导-整改-再检查”闭环模式,及时发现并整改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促进财经纪律更加严肃。

(六)统筹管理深化国企改革。逐步实施新城集团、经开集团“大集团制”改革试点,推进薪酬、人事、全员绩效改革,实行工效联动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打破“大锅饭”格局。优化集团结构布局,逐步建立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突出主营业务板块,提升企业造血功能。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探索股权、基金投资路径,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继续完善国资国企监督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风控“五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实现对重要环节、关键领域监察全覆盖,保障国有资本的安全增值。

区投促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区投促局积极应对稳外资、稳投资挑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经济稳进提质的决策部署,重点攻坚“1+4”核心产业赛道,努力挖掘经济复苏的增长点和产业升级的发力点,紧盯项目、狠抓招商,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1、产业项目招引。1-10月,全区新招引亿元注册项目目标15个,完成32个,完成率213.3%,排名全市第四,新招引总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项目目标3个,完成9个,完成率300%,排名全市第一;
总投资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目标4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2、实际利用外资。全年开展外资企业走访活动,加大服务和推进力度,力争实现“颗粒归仓”。1-9月,实际利用外资27063万美元,外资总量全市排名第7,全省排名32名。同时,与货拉拉、网易、腾讯等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对华润华丰综合体、浙江医学科技、彤彤机器人等项目重点推进,进一步加大韩国基金QFLP项目推进力度。

3、签约落地情况。全区共签约注册重点产业项目40余个,总投资576亿元。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个,占比近()%。已落地BD医疗、福布斯中国、罗克韦尔创新中心、韩国大邱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普华永道数字创新中心等项目31个,总投资额543亿元。其中,地利集团华东总部项目、贝壳美家全国总部项目在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签约,***分别在数贸会和浙商大会上签约。

4、支撑贡献情况。开展近3年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清单做好税收贡献情况梳理及动态跟踪工作。新引企业产生税收*亿,其中在2022年产生税收*亿元。实现营收*亿元,占当年全区规上企业总营收的*%。

(二)主要工作

1、聚焦实施产业链招商,积极策划生成重大产业项目。以产业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布局各产业招商专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商贸金融专班,引进了摩根三期人民币基金、中国信达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物产中大元通汽车等项目,大力推进华登国际、澳康达名车等项目。数字经济专班,引进准独角兽企业数字扁担总部、晟霖益嘉泛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问天量子科技浙江总部等项目,大力推进同方鲲鹏系列国产化服务器项目等项目。生物医药专班,落地了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费森尤斯、吉利德浙江区域总部、浙江首个医教研一体化重离子医学中心、厚无生物研发中心等项目,持续深入接洽泛生子研究院等项目。电竞文娱产业专班,以电竞入亚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腾讯、网易、完美世界国内电竞产业三巨头共同入驻拱墅。国内六大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的中南设计院全国第二总部项目落地,大力推进泰普森乐富设计园、万科LOFT49工业设计基地等文创平台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专班,加快引育新能源汽车研发业务及零部件、能源数据服务、储能技术及设备 领域。已成功引进韩国 OLED 显示屏修复项目,中芯国际背景的芯空间项目正式开工,本土企业禾迈电力、楚环科技先后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主板。

2、聚焦嫁接有效资源,全力促发产业生态布局。一是深化中介合作。与普华永道、戴德梁行、金杜律所等一批律所、风投机构及杭州嘉鹏时代等本地专业中介,形成深度战略合作,政企联动共同开展产业谋划、项目引入、生态孵化、企业赋能工作,先后助力罗克韦尔创新中心、碧迪医疗等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进驻拱墅。二是强化以商引商。高频对接区内重点企业,快速掌握一批招商信息源。借力区内企业维健医药、圣都装饰、58同城,高效生成跨境医药并购项目、贝壳集团南方总部、58集团汽车板块全国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三是加大基金和资本招商。创新“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方式,通过直投、参投等模式,积极开展招投结合工作。与亚洲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专业投资基金康桥资本合作,计划建立规模15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基金项目。实现华登国际VC精选基金、希姆计算等项目快速服务和有效承接。

3、聚焦完善招商机制,有力促进招商质效提升。一是深化一把手抓大招商机制。5月以来,牵头开展了全区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有效推动“一把手”外出招商20余批次,产业专班外出招商30余批次,全年累计对接目标企业370家次,重点跟进122家,生成项目50余个。二是完善招商项目决策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督引会商机制,完善项目全流程管理,通过集中会商、研判分析、跟踪督查等方式,强化重大项目要素调度保障,拟定拱墅区新引进项目“一企一策”政策兑现操作流程,并加速项目决策和项目引进,申报上会汉海信息技术等16家新设企业政策。三是强化招商管理机制。围绕促盯引、促签约、促开工,每周对存量裂变项目、核心产业楼宇项目、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通报,进行全周期信息化闭环管理和服务推进。

4、聚焦延伸招商工作渠道,不断夯实招商基础工作。一是加大驻外招商的力度。由区委组织部在全区范围抽调多名优秀干部赴京津冀 (驻点天津) 、长三角 (驻点上海) 、珠三角 (驻点深圳) 、武汉总部城市群 (驻点武汉) 四大重点区域开展新一轮驻外招商,自8月驻外招商启动以来,共走访企业、商协会、科研院所200余家,促成签约项目20余个。二是加大招商要素统筹力度。全口径掌握全区商业、住宅、工业、创新型用地、留用地等土地资源情况,制作2022年全区地块招商手册。谋划大和平地块、杭氧北地块等引进区域引擎性商业地产项目,推进贝壳集团、京东集团等总部拿地。梳理广银创新中心等工业用地上盖物业、厂房蝶变物业的资源,单独制作成招商宣传折页,提升楼宇招商推介的精准度和可达性。摸排区内隐秀江南、杭实·工投智创等在建楼宇推进情况,对2023年上半年可建成楼宇杭州中心、凤栖谷·华章及留用地建设项目等70幢在建楼宇进行优先级排序,前置招商环节。三是加大平台招商的力度。充分利用进博会、服贸会、浙商大会等平台,获取投资信息,加大高质量内外资项目招引力度。紧抓2022年进博会机遇,与福布斯中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高质量发展建设动能转换活力区AI峰会、520大武林商圈消费季启动仪式等重大项目签约。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将聚焦聚力主导产业招大引强,突出500强企业、央企、先进制造业招引导向,创新招引策略深化精准招商,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构建“5333”框架体系,力争在“1+4”主导产业、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工作框架

“5333”框架体系(“5”即:“1+4”主导产业实施五大产业专班攻坚;
“3”即:500强企业招引、央企招引、“专精特新”企业招引三大攻坚计划;
“3”即:拓展中介招商、资本招商、链主企业招商三大招商渠道;
“3”即:把握“外资转型提质年”“要素落地提效年”、“项目促进提速年”三大抓手。

(二)目标任务

持续推动招大引优,盯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招引优质产业链项目16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全区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制造业固投类项目、服务业固投类项目、实际利用外资按照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主要工作举措

1、坚持方向精准,加强“1+4”产业生态圈靶向招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为目标,突出“1+4”(商贸金融、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电竞文娱、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新型智能硬件、大数据产业、数字化消费服务、医疗器械、数字医疗、医药流通、游戏研发、游戏运营、赛事运营、光伏储能、电子信息材料、电工器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细分链条,梳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招引对象。强化招商专班统筹。优化招大引强专班化运行机制,动态研究产业赛道、政策动向和项目诉求,动态更新招商清单,帮扶引导供需、产融、技术等要素对接,推进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落地,研究实施“一企一策”,强化专业力量及落地配套服务。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加强对特别重大产业项目招引、500强企业项目引进、高端以上人才项目的考核,强化责任捆绑,推动全员招商。创新开展招商指数量化比拼,突出结果导向,每个月对重点指标进行量化比拼、晾晒排名。

2、坚持招大引强,开展500强招引、央企招引、“专精特新”招引三大攻坚计划。一是实施500强企业招引谋划行动。追踪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布局信息,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用好互联网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500强峰会等平台,精准对接一批项目信息,储备一批引擎性项目。二是深化央企对接行动。紧盯央企改革、央企数字化转型机遇,关注央企内部整合、战略调整等动态信息,谋划开展央企专项招引计划。通过组织、参加央企、国企座谈会、央企杭州行等活动,积极招引央企功能性、区域性总部落地。持续盯引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省属国企,加快推动与地利等合作项目落地。三是实施“专精特新”招引行动。聚焦产业链“建补强”及配套协作引进“隐形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紧盯行业百强(十强)榜单,根据重点招引产业方向,寻找契合点,市级层面、区级平台联动开展敲门招商。对目前在杭州有投资项目、尚未在长三角地区设立项目、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新业务拓展需求强烈、有新增业务板块等企业分类施策招引,谋划生成一批落地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

3、坚持接续创新,拓展中介招商、资本招商、链主招商三大渠道。扩面中介招商,按照“共推项目、共构平台、共谋产业、共建机制”的原则,以全市“招商合作伙伴计划”为契机,继续加强与戴德梁行、普华永道等优质平台深入深度合作,持续获取优质资源。加速基金和资本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垂直行业专业基金公司的招引力度,善用资本工具打造产业生态,提高产业项目招引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联合研判、联合招引,保障项目融资需求。围绕基金投后管理拓展招商资源做好以投促引。加强“链主”企业招商。加强与我区“链主”企业的对接,从新建链、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领域了解需求,获取项目信息,发挥好“链主”带动作用,与“链主”企业签订招商协议,实行沿链按图索骥精准招商。

4、坚持高效协同,把握“外资转型提质年”“要素落地提效年”、“项目促进提速年”三大抓手。以实施外资转型提质年为驱动,抓“外资稳进”。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亚运会等重大机遇,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靶向招引。定期组织产业对接沙龙和一对一敲门招商,促进生成外资项目;
积极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工作,加大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招引力度;
积极争取已落户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以实施“要素落地提效年”为路径,抓要素提质。加强部门要素资源数据整合,推进到位资金、投资建设、税收等关键数据互通共享。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强化财政、金融、政府产业基金等支持力度,优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与方式。在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后勤配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实现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组合。以实施项目促进提速年为载体,抓“项目加速”。紧盯全年目标,强化晾晒赛马,定期开展招商项目推进会(集中签约活动),营造全区比学赶超热烈氛围。加大盯引、签约、落地项目推进情况跟踪力度,缩短推进周期,增强落地成效。

区住建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助力打造“一千双百”城区为目标,主动融入台州“二次城市化”进程,深入实施市“五大攻坚”和区“永宁焕新”行动,统筹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高质建设,城乡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宋韵黄岩”魅力进一步彰显。

(一)城市更新提速增效。围绕“一心两轴多片区”总体谋局,借势“五大攻坚”和“永宁焕新”行动,城市空间更加优化、城市能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城市承载力破局提升。攻坚36个征迁项目,完成丈量评估3557户、签约2800户,完成拆除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出让12宗,出让金63.11亿元,小东门区块、和风筑区块、委羽山北区块等多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成功出让,方山下区块、翻簧厂地块、西城汇江二期区块等实现净地,江口多村联改区块、鉴洋湖一期地块、锦江小学区块、罗家汇区块等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城市辨识度更新重塑。官河古道基本建成,官河水街建成营业、鹭洲树屋对外开放,年底前完成上河廊桥、萃华晨曦和东区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永宁江绿道东延工程全面验收,外东浦桥、双龙桥、玻璃栈桥等完成建设,新增12个纽盒驿站,年底前完成外东浦景观桥桩基施工。完成永宁江绿道东延段(黄岩港区)概念方案设计、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施工图设计、黄岩“南北文化轴”历史景观体系再生概念设计。

(二)基建配套提档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城市发展更有“韧劲”,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污水设施方面:推进江口园区污水应急预处理厂工程建设,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完成双丰至天元路污水压力管线工程、204线至82省道污水主干管工程、104线污水主干管院桥段管线铺设,沙埠至高桥段污水主干管完成60%;
开展长潭库区主溪流沿岸农村污水终端改造工程,完成总工程量50%;
开展平原区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和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前期工作。市政道路方面:打通祺祥街(中段)、黄长路改线东段、嘉鱼路等6条“断头路”,其中县前街东延已通车,拱新大道、天元路西延年底前完工;
推进站西大道、二环西路、内环路、劳动南路等品质道路建设,其中内环路改造已完成,站西大道、劳动南路年底前完成。园林绿化方面:完成家门口的绿道建设,联通城区56个小区;
新建绿道16.6公里,新增绿地17公顷;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管理,本年度新增5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供水设施方面:水厂二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年底可基本建成;
新建供水管网1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 8公里,改造节水器具0.11万套,创建省级节水型小区3个。环卫设施方面:澄江巨岩路垃圾中转站工程和浦西环卫设施工程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三)城乡风貌美丽蝶变。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城乡美丽风貌,样板试点共建共创、美丽成果共融共享。一是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南苑社区传统风貌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宁溪-屿头县域风貌样板区将于11月初参加验收。二是建设共富基本单元。南苑未来社区、嘉盛未来社区将于11月初参加省级验收,其中嘉盛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已通过省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验收。东浦未来社区实施单元由中铁建摘牌,部分地块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
方山下未来社区已实现净地。三是推进美丽城镇创建。江口街道、高桥街道、茅畲乡、上郑乡创建基本美丽城镇,11月初参加验收;
院桥镇、屿头乡、沙埠镇争创省级样板,确保创成1个以上;
宁溪镇参加首批样板镇复评复审,争创星级样板;
西部乡村振兴美丽城镇集群入选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名单,全力争创省优案例。四是实施美丽村镇建设。完成宁溪镇上桧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推进宁溪镇乌岩头村、江口街道新来桥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启动上郑乡圣堂村(垟头自然村)、平田乡黄溪村(黄毛山自然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完成农村工匠培训250名。五是开展“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我区成功入选浙江省“强社惠民”集成改革第二批试点地区,确定嘉盛社区、南苑社区、孝友社区、县前社区、桔源社区为试点社区。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守为民初心,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是抓实住房保障工作。完成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18套,已全部开工并发放项目认定书;
常态化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220户,取消427户家庭保障资格;
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125万元,保障500户家庭。二是抓好安置房建设。完成红四、江山一品、倪桥一期、路边、东路等5个安置房2982套房源分房;
竣工验收东路、雅林等2个安置房共2303套,预计年底前可再竣工验收王林王林施、妙儿桥、洋头、岙岸一期等4个安置房共2782套;
新开工浦口杨安置房共2226套。三是抓细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特嘉苑、果品新村、檀香新村、锦江小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6个生活小区零直排改造。四是抓严城乡危旧房管理。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截止10月14日,录入系统总图斑数30.9万个,排查自建房25.7万户,发现疑似危房1485户,已鉴定确认危房753户,落实管控整治措施637户;
开展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已完成排查城镇房屋609幢;
继续实施危旧房屋保险及动态监测,巡查老旧房屋4075幢次。

(五)数字改革纵深推进。以数字化改革撬动住建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高效率、全方位、零距离”政务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安心租房”应用入选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七批案例集及台州市五个一批重点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已为8000余套出租房、1.1万租户提供租赁保障服务;
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应用入选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五批案例集,获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
黄岩全域数智平台完成浙里未来社区在线重大应用贯通工作,实现区级平台和省级平台的全面贯通,目前平台已上架应用40个,覆盖教育、邻里、交通、治理、服务、创业等6大场景,接入7个未来社区、8个街道、5个镇、6个乡。另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办理承诺时限,即办事项占总事项数的91%,承诺时限相对于法定时限的压缩比为94%;
优化审批流程,利用投资在线平台3.0、浙政钉等平台,实施告知承诺制等形式,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率。 

(六)“两业”发展蓄势赋能。紧扣稳进提质要求,把握政策导向机遇,推动释放内需潜力,实现建筑房地产业良性发展。房地产业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密切关注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等核心指标,出台购房补贴、市场化实物安置等政策,运行中房系统开发的预售资金监管平台,对23个在售项目进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截至目前,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44.93万平方米;
商品房成交6113套,面积49.5764万平方米,金额77.69亿元;
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为20294元/m2,同比涨幅6.56%;
审核发放购房补贴313户,发放补贴金额294.4997万元;
受理市场化实物安置申请462户,已发放215户,发放金额50587万元。建筑业方面: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导的工业化体系,新建15个民用建筑全部符合《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新开工装配式面积72.32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113.36万㎡;
开展了防汛防台检查、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脚手架支模架专项检查、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截至目前,共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60项,竣工验收项目71个,对162名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记分,总计分值488.5分;
通过消防验收项目16个,检查合格消防验收备案项目14个,消防设计审查项目8个;
完成公开招标103项,中标价345875万元;
邀请招标1项,中标价1005万元;
前三季度建筑业省内产值达到68.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2%。

(七)人防体系融合发展。推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人防体系。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印发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成立护民人防设施管理公司;
完成全区67处已竣工人防工程和40处人防警报点位的基本信息采集,并录入全省人防数字化平台;
全年竣工项目12 个,共计8.8万平方,新增人防车位1267个。二是强化指挥职能。推进3个重点镇、5个重要经济目标人防指挥部建设;
完成1212工程指挥所建设,实现指挥数字化、可视化、实景化;
新增4台人防警报器,“5.12”“9.18”进行警报试鸣,参试率、统控率、鸣响率均达100%;
完成沙埠镇廿四都村人防疏散点试点建设;
补充完善原10支中队、24支小队,共300人,新组建指挥信息保障分队10人,人防指挥工程维护管理专业队伍19人。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3.1国际民防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整体效应,积极开展人防宣传“五进”工作,在人防工地、18个社区等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400余份;
通过浙政钉平台,发送宣传信息4万余条。

(八)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一是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推进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做到深学铸魂,学以致用;
围绕“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要求,充分运用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台机智D建”系统、智慧D建云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9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二是推进“清廉住建”建设。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共开展行风效能专项督查3次;
在全系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并建立“三张清单”;
定期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加强对直属各单位的监督检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评议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基础;
开展“筑心向廉”、“青廉说”等廉洁文化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学廉、倡廉、赞廉、爱廉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一线导向、实绩导向,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严格落实选人用人有关程序规定,实行干部选任“一批一档”,规范记录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各个环节。全年新提拔中层干部10人、调整转任干部5名、免职6名。目前,中层(股级)干部4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占60%以上,干部整体素质较高。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黄岩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建设“二次城市化”高地为目标,聚焦市区融合、产城融合大方向,打好“留改拆”组合拳,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建设更具魅力的“宋韵黄岩”,助力打造“一千双百”城区。

(一)以“焕新”姿态,优化城市空间。围绕“一心两轴多片区”总体谋局,深入实施“五大攻坚”和“永宁焕新”行动,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一是推进城乡全域“焕新”。计划启动或继续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江口四村联改、翻簧厂南侧、长塘全村改造项目、鉴洋湖一期地块等26个区块拆迁,涉及9个乡镇街道,拆迁总面积19933亩,拆除13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做地开发。按照早起步、细谋划、强机制、重服务原则,全力推进做地开发工作。计划实施东浦未来社区A07-08、方山下二期区块、太阳新村南侧地块等17个做地项目,涉及面积1807亩。三是做好土地出让。合理谋划、系统跟进土地出让工作,计划出让翻簧厂地块、原副食品市场区块、西城汇江二期地块等共7宗,出让面积731亩。四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孔庙街区保护修复改造工程、桥上街板块有机更新工程、司厅巷板块有机更新工程、锦江小学区块有机更新改造工程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官河古道完成扫尾,提升景观效果。

(二)以“美丽”为题,扮靓城乡风貌。坚持环境、功能、文化、治理一体化提升,系统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一是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围绕“全域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目标,融入宋韵、青瓷、蜜橘等元素,打造城乡风貌黄岩特色品牌,完成“智能模具”特色产业风貌区、“西桥秋月”传统风貌区建设。二是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紧扣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要求,更加关注一老一小,建设老龄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区,完成县前社区未来社区建设,启动方山下未来社区、海棠社区未来社区、王林洋未来社区建设,继续推进东浦未来社区建设。三是深化美丽城镇建设。启动下一轮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推动江口街道、澄江街道、北洋镇等城镇向样板城镇升级;
开展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谋划澄江-北洋-头陀农业强镇集群、院桥-沙埠-高桥城乡融合集群,新前的模具产业集群建设。四是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完成宁溪镇乌岩头村、江口街道新来桥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推进上郑乡圣堂村、平田乡黄溪村节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完成农村工匠培训150人。五是深化强社惠民改革。组建强社惠民公司,建立完善运营机制,盘活社区资源、资产,整合社区空间等路径,推进社区集成服务,提升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式。

(三)以“功能”为要,补齐基建短板。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效能。污水设施方面:建成江口园区污水应急预处理厂;
完成沙埠至院桥污水厂(沙埠高桥段)污水主干管线建设、启动屿头至宁溪污水厂污水主干管线建设;
启动长潭水库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平原区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双提标改造前期工作;
推进城区污水管道一体化养护,实现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全域养护一体化。市政道路方面:继续推进祺祥街(中段)、黄长路改线东段、嘉鱼路、8号立交放射线建设及二环西路道路改造;
启动新江路、黄长线(庆丰大道-高速公路)、沿河路、碧林街等道路建设。供水设施方面:黄岩水厂二期投入使用;
调整南片、东片供水管网布局,解决水压低问题。园林绿道方面:谋划启动西江河绿道建设;
建设双龙河绿道,实现永宁江绿道与椒江区绿道联通,新增绿地15公顷。

(四)以“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始终牢记为民初心,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办好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一是抓好住房保障工作。摸清本地存量土地、房屋自愿情况,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形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
发放公租房货币补贴550户,150万元;
重启退休人员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
兑现650万元人才房票专项资金。二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把未来社区理念、场景植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改造迭代升级,完成大环家园、江南苑、双景小区、里东浦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三是推进安置房建设。计划开工横河村二期安置房、前郑村二期安置房等10个项目,共6369套;
计划竣工天长南路安置房、新兴产业基地安置房等9个项目,共9590套。四是做好城乡危旧房管理。完成全部自建房及其他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及数据录入,探索建立农房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巩固提升专项整成果;
持续开展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完成城镇房屋排查登记和城镇危险房屋安全防护;
常态化开展农村危房排查治理,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和即时救助。

(五)以“服务”为先,提升监管效能。坚持稳进提质,更好发挥行业监管服务职能,促进行业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基调,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不动摇,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数据和动态变化监测,带动房地产市场信心回暖。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做好稳房价稳增速等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排查,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继续做好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现售备案、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等项目审核工作,做到保质保量高效办理。建筑业方面:深入推进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在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初步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贯彻“碳达峰”相关要求;
进一步加强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推进“无欠薪”治源行动;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清单体系,加大对辖区建筑工地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六)以“数字”赋能,提高智治水平。加大数字应用开发建设和迭代升级力度,提高住建整体智治水平,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推动浙里未来社区重大应用在王林洋社区、海棠社区以及县前社区贯通落地,围绕“一老一小”重点打造衍生数字化场景;
以现有的三合一黄岩全域数智平台为基础进行迭代更新,打造具有黄岩特色的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
优化改进“安心租房”、“公租房申请一件事”等应用,加快推进制度重塑。另一方面,优化政务服务。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3.0,实行收件、审批、出件三统一;
通过“浙江省工程建设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系统”持续实行施工图审查分类管理;
进一步推进竣工验收服务集成改革,优化网上申报便利性;
持续稳定实施施工许可多合一审批。

(七)以“清廉”为纲,加强廉政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一招,深入开展清廉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引领。深入学习党的20D精神,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做到深学铸魂,学以致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橘乡发展论坛”、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等数字平台,落实D建数字化改革智治。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全面实施“双建争先”工程,严格落实D建工作责任制,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先锋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进一步严肃政治规矩,发挥D建引领作用,推进D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三是推动责任落实。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建立健全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持续纠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做深做细“三张清单”,深化法纪教育、警示教育,提升监督教育实效。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系统精诚团结、唯实惟先,努力开创港航口岸和渔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工作成效

(一)口岸开放深化推进。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市级验收,等待年底国家级验收。印发《2022年XX市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推动XX电子口岸建设,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港航事业稳步上升。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018.9万吨,同比增长6.36 %;
集装箱吞吐量46.41万标箱,同比增加8.53%。完成水路运输货运量10398.3万吨, 同比下降0.9%;
货物周转量147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9%。引航船舶1195艘次,同比增长11.7%;
完成引航总吨1746.14万吨,同比增长10.7%。

(三)渔业发展持续升级。2022年,全市预计渔业产量145.2万吨,产值315.6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渔业占大农业比重50%以上。三门、玉环2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温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培育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12家渔业企业获评省级渔业共富主体,实现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沿海县(市、区)全覆盖。三门国家农(渔)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建设;
温岭石塘海虾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初级水产品合格率为99%以上。全市259家规上水产养殖主体尾水实现“零直排”,完成率100%。

(四)海上安全持续向好。持续推进“亮剑2022”“春雷行动”等系列海上执法,建立完善“商渔综合治理十大工作机制”,推动“海上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累计开展联合执法69次,渔业案件立案数、罚款数全省领先。今年以来,全市涉海涉渔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61.9%,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5.6%,海上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五)海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累计完成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共计7704人,位居全省第三。今年共闭环处置5起涉疫船舶事件,有效管控救治阳性船员11名,实现海上疫情零输入,零扩散。

(六)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渔省心”应用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案例集。今年7月5日,省委书记亲临XX现场调研,充分肯定海洋污染物数字化治理模式(海洋云仓)。省政府办公厅专题召开全省“海洋云仓”应用推广工作部署会,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印发《 浙江省“海洋云仓”应用推广工作方案》。

二、明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我市“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局紧扣“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共富裕”4大关键词,以涉海综合治理集成改革为牵引,立足“抓港口、促开放、强渔业、保安全”核心职能,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渔业高质高效、渔区宜居宜业、渔民富裕富足,确保新冠疫情“零输入”、渔业较大事故“零发生”,坚决守牢海上安全底线。主要围绕这几方面做文章:“一大改革”,就是涉海治理综合集成改革领跑全省,打造具有XX标识度的数字化改革品牌。“两项创建”,就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争先进位。“三项指标”,就是渔业安全主要指标继续显著下降。“四大重点”,就是要盯牢港航发展、口岸开放、现代渔业、渔港建设四大重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7件事:

一是着力推动港航提质增效。抓好开放新格局下港口建设。着眼新的开放形势,紧抓RCEP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依托XX“开放型经济”、临港产业带“五大产业城”建设等,按照“一核心两重点多统筹”的港口空间格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港产城湾融合发展”,朝着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旅游港等方向,全力推进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的港口建设。

二是高质量推进口岸开发开放。深化XX港口岸扩大开放成果,高标准推进口岸管理规范化,统筹推进“五型”口岸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制度完善,持续落实减费惠企政策,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数字口岸一体化,充分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引导港口公司向社会公开物流作业时限及流程。继续保持XX企业通过“单一窗口”进行业务申报100%覆盖率。

三是持续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深海养殖,重点拓展和提升椒江大陈、玉环中鹿岛大黄鱼深海养殖,椒江广盛深远海养殖平台、汇鑫元深水网箱等一批项目正式投产。指导温岭、临海创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深化品牌建设,大力推介“大陈黄鱼”“三门青蟹”等水产名牌。推进加工流通类项目。发展壮大海上“虾航母”等现代水产加工模式,投产使用2艘海上冷藏加工船。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预制菜、鱼糜、休闲等产品开发。

四是加快推进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渔港锚地建设,重点盯牢投资20亿元的玉环市坎门中心渔港避风锚地工程项目,深化推进玉环大麦屿渔港续建工程,确保顺利验收。促进红脚岩、东矶、鸡山等一批项目竣工验收。全年计划完成渔港及渔港经济区投资1.7亿元,指导全市标准渔港建设稳步推进。紧盯温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进度,玉环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完成立项并启动建设。

五是制度化提升船检质量。制定《XX市渔船检验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六大行动”,规范渔船检验程序,严格渔船检验标准,强化联动工作机制,促船检工作提质增效。打造新型示范渔船,严格对照16项检验标准,实现24米以上新造渔船示范创建率100%;
加强渔船营运检验管控,推进“船证不符”“船图不符”渔船整治;
开展老旧渔船、渔船消防设施、渔捞设施设备检验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检验率、达标率100%。

六是守牢海上安全底线。聚焦闭环化、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以“雷霆”执法行动为抓手,统筹渔业、海事、海警、公安海防等执法力量,加大海上执法力度,提高海上见警率。进一步提升船检质量,提升渔船本质安全水平。实行“日晾晒、周督查、旬调度、月排名”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倒闭责任落实,形成长管严管的高压态势。

七是全面推进涉海治理综合集成改革。整合“船港通”“浙渔安”“海平安”“海上严管区”“海洋云仓”等数字应用,致力打造海上安全管理、海上污染治理、海上应急服务“三大场景”,构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性多跨平台,实现一个平台管安全促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市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聚焦稳经济保增长,助企纾困促工业平稳运行。前移监测预警关口,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协调服务和监测力度。制定了《打好市场主体纾困战的工作方案》、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分工方案等,编印了“稳保促”政策“加油包”,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5亿元。精准落实政策,43家企业被认定为支持“六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享受优势产业电价补贴,全年可节省用电成本1.5亿元。强化小升规企业培育,全年新入规工业企业17家。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提高6.3个百分点,位居全区前列。

(二)着眼增后劲提质量,助推工业项目“开花结果”。围绕“一区四基地”,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95个,列入自治区“三个100”重点项目31个。打通工业项目建设“障碍”,协调解决瑞泰光气指标、宇光节能审查等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宁钢55MW双超高炉煤气综合利用、宇光能源二期年产120万吨焦化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协鑫科技5GW颗粒硅N型单晶、宁创新材料30万吨再生铝和5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贝盛绿能5GW异质结光伏组件、利安隆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扩规等5个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三)突出产业延链补链,培育壮大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坚持“龙头引领、高端突破、全链延伸”,加快推进新材料、现代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瑞泰尼龙66、朗利硫化黑、中晶半导体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天元锰业30万吨高纯硫酸锰、同辉60Kt/a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搬迁技改、中盛年产2.8万吨绿色环保染料、今飞轮毂大尺寸轮毂扩能等项目有序推进,晨光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伟天炭材料、蓝丰精细化工5万吨/年光化系列产品等项目顺利推进,江苏和佳方硅芯等延链补链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产业集群化、集聚性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四)推进工业“四大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对科豪陶瓷480万㎡瓷质砖和西部枣业0.4万吨果汁生产线落后产能进行淘汰,促进僵尸企业出清。工业技术改造持续推进,引导企业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设备技术水平,预计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3%。工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瑞泰科技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润夏、朗利被确定为自治区“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工业绿色发展成绩突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利安隆公司获评2022年自治区级绿色工厂,预计全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46%以上。加强工业能耗双控管理,预计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协调帮助28个工业项目办理了节能审查手续,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用能需求。

(五)强化统筹服务保障,切实营造良好工业发展环境。强化企业梯次培育,中化锂电池被认定为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奥斯化工等8家企业获评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早康枸杞获评自治区“小巨人”企业,华宝枸杞揭榜2022年产业创新重点任务,中盛新科技等10家企业12个产品被纳入自治区2022年百项创新产品研制引导计划。落实好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工业园区及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对民爆企业、化工企业等开展安全检查165家次。做好工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督促园区、企业落实好防控责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产品运输等难题,办理车辆通行证3000余个,重点企业未发生疫情,工业经济总体安全平稳运行。

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一是工业持续增长受限。经过努力,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市前列。但受9·20疫情影响,重点企业原料供应、产品外销运输仍存在不通不畅,36家规上企业停产,大部企业不同程度减产。同时受市场等因素影响,钢铁等工业产品价格低迷,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压力较大。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受疫情、用水、减排总量等方面的约束,引进落地新的项目较少,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重大项目储备不多,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不足,工业扩增量主要依托现有企业“吃老本”,发展后劲乏力,招商引资任务完成压力大。三是工业高质量发展难度较大。受工业发展基础、地区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高耗能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能源产出率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特别是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和人才引进等滞后于发展的新需求,工业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20D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和市委、政府工作要求,持续以推动工业倍增行动和“四大改造”为抓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12348”工作思路(1:实施一个行动,即工业倍增行动;
2:实现两个突破,即工业质量提升,工业产值增长;
3:紧盯三项指标,即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工业能耗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4:推进“四大改造”,即推进结构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和绿色改造;
8:落实“八项”任务,即加强运行监测、紧盯项目建设、突出延链补链、强化招商引资、推动绿色发展、坚持质量提升、提升服务能力、推动D建落实),为全市经济稳增长贡献工业力量。

(一)靶向运行强调控。密切关注重点指标、重点企业变化,全力保障煤、电、气等要素供应和企业用工需求,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协调服务和监测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围绕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促转型升级、抓绿色发展4项任务,及时梳理发现企业苗头性问题和困难,协调及时解决,力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的方式,及时化解重点企业停减产风险,力保企业稳定生产。紧盯晨光等储备的小升规企业和新投产企业,确保及时入库升规,为稳增长贡献力量。

(二)多管齐下抓项目。围绕打造“一区四基地”,做好落地建设跟踪服务,力促谋划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开工项目建成、建成项目投产。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建立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台账和项目问题督办销号台账,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面对面促,点对点包抓。对在建的中盛新2.8万吨绿色环保染料二期、铭岛科技20万吨再生铝等6个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力争2023年一季度具备试生产条件,形成新增量。紧盯已落地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促晨光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蓝丰5万吨光化产品等25个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引新引大补链强链上主动出击,全方位、高频次、多形式开展招商对接活动,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三)创新驱动提质量。严格落实“碳中和、碳达峰”要求,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监测预警,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加快推动“两高”项目整改任务,努力构建园区循环化发展格局,积极引导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企业,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开发工业APP,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纾困解难优服务。落实好国务院“33条”、自治区“50条”、“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等一揽子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在争取项目资金、落实惠企福利、减税降费上持续用力,为企业稳定生产运行“解渴”。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帮助企业积极争取自治区纾困基金,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常态化做好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防范和化解工作,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持续开展“争要素、解难题、促发展”行动,有效提供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五)树牢底线守安全。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工业经济发展,督促指导各县区工信部门和各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树牢底线思维,层层压实监管和主体责任,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查找在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应急管理、保通保畅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疫情防控工作水平,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市公安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以来,XX市公安局在XX市委、市政府和九江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党的20D安保维稳工作这条主线,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的庄严承诺,高标准高质量狠抓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各项措施落实,有力维护了全市政治大局安定、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宁,为XX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肯定。今年以来,我局在以张力同志为班长的局党委带领下,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高度肯定。李小平同志为公安党员先锋突击队授旗。3月21日,时任九江市委常委、XX管理局党委书记、XX市委书记李小平到我局亲切看望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民警、辅警,并为公安党员先锋突击队授旗。他强调,市公安局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公安担当,展现了公安作为,全市公安机关要持之以恒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以公安优异成绩迎接党的20D胜利召开。陈鹏辉副市长高度关注我局工作。1月12日、3月30日、10月18日,九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鹏辉先后三次深入我局调研指导工作。他强调,我局在政治家访、PTU机动队、“师徒结对”等方面亮点突出,要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标杆、提高纪律底线,统筹抓好各阶段重点工作,当好党委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为群众百姓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经济发展护航。王斌市长亲切看望民警、辅警。1月30日,农历腊月二十八,XX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XX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斌深入我局亲切看望民警、辅警。他强调,公安机关讲政治、顾大局,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治安防控、联勤值守、合成作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社会稳定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二)护航发展不遗余力。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聚焦安全稳定,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各项安保工作举措落实,实现了“五个严防、三个确保”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党的20D、全国“两会”、清明、五一、十一等安保维稳任务。同时,参与护学岗2569次,督导检查校园安防1002次,培训校园安保人员339人次,排查涉校矛盾纠纷53起,化解涉医矛盾纠纷49起,排查化解农村交通矛盾纠纷315起,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聚焦疫情防控,在横塘镇咀上查,温泉镇温横路口、老隘口中学,海会镇环山路四个核酸采样查验点,温泉高速路口、星子高速路口、白鹿高速路口三个核酸采样便民服务站安排民警、辅警落实每天3班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辖区疫情防控工作秩序。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车驾管、治安等公安行政审批业务综合受理和一门办结,并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等延时、错时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办事放心、安心、舒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三)队伍建设可圈可点。今年以来,围绕九江市局党委“三提高五打造”目标,以全局“12345”工作思路为主线,以对党忠诚之星、责任担当之星、服务人民之星、执法公正之星、创新活力之星“五星评选”活动为抓手,民警干事创业热情高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明显提升。聚焦“五星民警”评选,2月14日,我局在2021年度各县(市、区)公安(分)局绩效考评述评会上,提出的“五星民警”评选创新思路得到陈鹏辉副市长的高度赞许。今年以来,通过公开评选,共有15位青年民警评选为“五星”民警代表,传导了正能量,树立了新形象。聚焦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嘉奖、通报表扬、张贴红榜和媒体宣传,对专项行动、重点工作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先后提拔正科级干部3人,遴选股级民警4人,PTU队长3人,业务部门民警10人,党员发展对象5人,有效激发了民警干事创业热情。4月29日,九江市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我局作为县区D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聚焦政治建警,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抓实抓牢政治家访、政治轮训、每日“晨会”、每周“晒上周业绩、列下周计划”制度,扎实开展“五领五过硬”“师徒结对”工作,深入开展“两谈话、双承诺”活动,全市公安队伍整体作风更加优良。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三非”外国人治理问题突出,公安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重点整治地区,实行挂牌督战。反诈APP注册率不高,防范打击效果不明显。二是特色创新工作成效不明显。特色创新两大主题没有很好地提炼总结,在形成XX品牌,唱响XX公安特色上还有一定差距。三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民警存在岗位“审美疲劳”,主动谋划工作不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决策部署,以“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全面实现进位赶超”为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奋力谱写XX市公安工作新篇章,为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履职尽责保平安。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目标定位,强化常治长效,深化创新驱动,全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XX公安落地生根,大力推动“雪亮工程”建设、智能安防小区建设,科技运维、赋能实战,打造立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的能力水平。全面深化信息化勤务(警务)改革,加快完善反诈中心建设、网安实验室建设,持续推动警网一体化、实体化融合,真正把感知体系建得更牢、防控网络织得更密。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统筹推进公共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主线,凝心聚力护发展。聚焦聚力“全面进位赶超”工作目标,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全市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大事项,以更大视野、更高定位谋划、思考和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创新服务发展理念和思路,在加强社会治理、深化执法合作、加强警企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力护航XX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三)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追求,用心用情惠民生。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顺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让人民更多、更直接地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公正执法和贴心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领域,持续推出创新服务举措,加强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做精机制、做优窗口、做靓品牌,努力让群众体验感更好、满意度更高。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握法律界限,注重执法方式,既坚持严格执法有力度,又讲究理性文明有温度,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从严治警树形象。以政治建警为根本,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以从严治警为抓手,坚决扛牢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压实“一岗双责”。以素质强警为保障,积极构建紧跟形势任务、适应实战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的能力素质培训体系,着力增强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以从优待警为导向,持续深入推进“五星”民警评选活动,全面激发民警辅警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力推动公安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工作总结和2023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市深入实施畅循环稳工业、稳企业强主体两大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工业企业增资扩产、产业链培育、助企纾困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列全省第5,较去年底回升6位;
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瑞浦兰钧产值突破百亿元;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列全省第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1%,列全省第4;
我市获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优秀城市;
获评2022年度移动物联网“物超人”领先城市(全国15座城市);
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被命名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全国18个)。

(一)产业链链长制聚合力。为加快推进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目前,全市共有14条市级产业链,每个产业链均配置一位市级领导链长、一个由各联系秘书长、相关负责人和企业服务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链办”、一批链主链群企业、一个产业链图谱和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支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一批产业发展空间、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招商专班和一个行业协会商会。5月份以来14条市级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围绕“十个一”,累计专题调研165次,专题研究座谈156场,化解企业难题215个,提炼推广典型做法87条。已举办两大万亿百场系列对接活动77场,参与企业8357家次,对接项目221个、订单393亿元。乐清智能输变电及储能装备产业群入选第一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全省12个);
乐清装备制造(电工电气)基地被评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浙江2个)。

(二)增资扩产增后劲。制定实施《温州市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实施方案》,对增资扩产项目,明确在土地供给、能耗需求、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先保障。同时建立了领导分级挂钩联系机制和主要领导“双周协调”、分管领导“即时协调”的项目问题协调机制,42个超10亿元项目由市领导挂钩,287个超亿元项目由县领导挂钩,其他所有项目均由助企服务员挂钩,做好督促指导、帮助协调推进。1-10月,全市共有“增资扩产”在库项目1241个,计划总投资2483亿元,今年以来开工509个(年度完成率113.1%),竣工243个(年度完成率110.5%),完成年度投资333.6亿元(年度完成率101.1%)。1-10月,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9个;
全市完成制造业投资423.2亿元,同比增长3.6%。

(三)龙头培育强主体。开展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揭榜挂帅”活动,由属地政府进行“张榜招帅”,企业揭榜定榜后,由属地政府与企业协同签订培育计划协议书,在技改、土地、人才、创新、融资等资源要素保障上实施个性化扶持政策。目前,全市共排摸有揭榜意向企业31家,涉及产业链共15条。建立“专精特新”“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强入库企业分类指导,为企业配专属联络员,提供“一户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形成有机衔接的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小升规入库企业1849家,数量全省第1;
5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累计达到107家,居全省第3;
19家企业获得省级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称号。

(四)老旧工业区改造拓空间。加快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村级集体、头部企业和园区运营商参与老旧工业区改造,探索产权集中再开发、定量不定位分割等方式,全力盘活存量用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目前全市已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0264.5亩,其中拆除重建面积2767.1亩、连片拆除面积1887.7亩,拆后供地973.4亩、拆后新开工建设267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年新开工小微企业园8个、新竣工13个,瓯海科创小微园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浙江5个)。

(五)两化改造强动能。深化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新增纸包装产业大脑试点,目前全市共有智能电气等5个产业大脑,企业健康诊断等6个省级试点应用,科企通等5个省级地方特色应用。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1-10月全市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202个,瑞浦兰钧能源入选省未来工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个。乐清市智能电气、瑞安市汽车零部件、永嘉县工业泵阀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名单,数量列全省第2;
鹿城区皮革制鞋加工、龙湾区阀门智能装备、瓯海区眼镜、平阳县塑编塑包、龙港市印刷包装入选全省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数量列全省第1。实施千企节能改造行动,新增实施节能改造项目406个,半年度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优于全省11.2个百分点,2021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园区数量全省第一。

(六)两万行动优环境。迭代升级“两万”行动,打造“帮企云2.0”平台,开通了“96666”为企服务热线,建立了协调指导组实体化值班制度,不断贯通拓展助企服务的有效渠道。今年以来,助企服务员累计走访企业53350家次,化解各类问题5551个。扎实推进减负降本,在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温州市促进企业拓市场增订单若干指导意见》《温州市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若干指导意见》,开展惠企扶工政策“宣传月”活动,创新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目前已为企业减负525.1亿元,超额完成300亿元减负目标。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20D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工作总载体,聚焦六大短板,用好六大抓手,实现六大突破,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为温州奋力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夯实物质基础。

六大突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增速达到6.3%;
制造业投资突破550亿元,增速达到1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增速达到10%;
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9000家;
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突破150家;
亩均增加值突破220万元/亩。

新的一年,我们将聚焦“产业集群不突出、龙头企业不够多、项目支撑不够足、用地空间不够多、改革力度不够大、发展环境不够优”等六大短板,具体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链链长制为主抓手,加快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一是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重塑再造。深入实施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全力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力争全年传统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供应链安全备份项目,对标开发国产替代产品。加大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力度,全年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0项以上,新认定首台套产品20项以上。高质量建设模具、电镀等基础配套产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我市基础配套能力。二是推动新兴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金风科技海上风电、瑞浦兰钧温州新能源制造基地三期项目、伟明盛青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等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培育“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新能源产业。加快温州市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推进国际云软件谷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
全力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全年新兴主导产业规上总产值突破7500亿元。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商务会展、数字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6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创意设计、软件信息等新业态向中心城区集聚,着力引进头部企业、全国性、区域性总部,争取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大力推动工业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水平举办工业设计大赛,全年设计成果转化落地10件以上。

(二)以“专精特新之城”为主抓手,培育龙头引领的企业梯队。一是实施“专精特新加快成长”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的金字塔式培育成长梯队,建立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争取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0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聚集地。二是实施头部企业“揭榜挂帅”行动。开展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揭榜挂帅”活动,每条产业链重点选育1-2家头部企业,属地政府在技改、土地、人才、创新、融资等资源要素保障上实施个性化扶持政策,力争全年新增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三是实施小升规企业“阳光雨露”行动。完善“小升规”培育体系,加大科技型、数字经济产业的小微企业入库培育力度,加强对新投产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指导,加快政策兑现,更好引导企业爬“坡”上“规”,力争全年净增“小升规”企业500家。

(三)以制造业投资“双百双千”为主抓手,做强做优项目支撑。一是开展制造业“双百双千”活动,聚焦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投资进度,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绩效评估,确保全年新开工2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推进100个5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建设,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二是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加强市县两级项目储备工作,完善“增资扩产”项目过堂会机制、双周调度会机制和挂钩联系机制,力争全年开工增资扩产项目500个、竣工240个以上。三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会同投促部门抓好项目招引,紧盯世界500强、头部企业和创新型、强链型、补链型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优质温商回归,争取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200个、10亿元以上50个。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银行机构的制造业贷款考核权重,鼓励金融机构大幅增加制造业贷款,强化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围绕两大万亿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基金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重点产业项目。

(四)以老旧工业区改造为主抓手,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一是提升内涵,开展老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推进第一批18个试点区块改造提升进度,启动第二批试点区块改造提升,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村级集体、头部企业和园区运营商参与老旧工业区改造,探索产权集中再开发、定量不定位分割等方式,全力盘活存量用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争取全年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0000亩以上,拆除重建5000亩。二是扩展外延,编制工业用地规划。会同市资规局,狠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契机,编制工业用地规划,大力拓展工业用地供地,逐步缩小与工业大市空间规模的巨大差距,确保全年工业供地超10000亩。三是比学赶超,推动产业平台提质提效,加强12个省级产业平台工业重点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围绕“重点指标、双招双引、增资扩产、技改投资、企业培育”等六方面,持续迭代平台比拼载体,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落实好“小微园十条刚性措施”,深化小微企业园绩效评级机制,争取全年新开工小微企业园10个、新竣工20个;
开展绩效评价园区80家以上,新认定三星级园区10个、四星五星级园区4个。

(五)以数字化改革为主抓手,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推动产业大脑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信息业4个分区融合建设,加快智能电气、皮革制鞋、泵阀(工业阀)、纸包装等行业产业大脑迭代、推广,争取渔业产业大脑列入省级试点。紧盯省、市数字化改革“一本账”,全力打造更多“好用更实用”的为企服务场景。二是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乐清、瑞安、永嘉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建设,加快构建“5+5+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争取早日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选树一批示范“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最美工厂”,打造更多“未来工厂”,全年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新增应用机器人2000台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0家以上。三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争取全年规上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列全省前列。强化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加大亩税低效和劳动生产率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力度,全年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800家以上。

(六)以“两万”行动为主抓手,助力“两个健康”建设。一是帮企业解难题。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完善为企服务机制,开展“两万”行动五周年专题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度推广应用“帮企云”2.0,实行企业难题闭环管理,确保企业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二是帮企业降成本。落实好各类惠企政策,做好“清欠”工作,定期开展企业减负降本获得感评估,争取全年为企业减负300亿元。三是帮企业拓市场。开展新一轮两大万亿产业百场对接活动,重点突出产业链整零对接和产销对接,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举办各产业专业展会、对接会、采购节等活动。有机整合产业电商、金融、集群,支持建设“设计+营销”个性化定制平台。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优先购买“温州好产品”。四是帮企业聚人才。加大高端人才招引,以“瓯越英才计划”引领驱动,激励民营企业引育人才、创新发展。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引导企业、高校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探索 “嵌入式”人才培育模式;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育人,创新搭建“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式”助企培育技能人才。

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XX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外交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积极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外事保障。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立足统筹谋划,落实中心任务

1.强化党管外事机制。发挥市委外办统筹协调职能,制定全年外事工作要点,编制《XX市外事工作2022-2026年发展规划》。

2.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筹办,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丝”国际旅游节、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中国东盟网红大会等重要涉外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外事协作,邀请南平、宁德及其国际友城共同参加“XX国际友城文化节”活动,邀请莆田共同举办涉海专业研讨活动,打造“XX+N”协同办会机制。落实招商工作部署,发挥外事部门政策资源优势,收集招商项目线索15条,服务推动3个项目落地,累计投资额2亿元。配合推进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主动靠前服务,开展“送政策上门”,为元洪投资区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供协助。

3.用好外事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XX特色外事资源,推动民间外交,讲好“鼓岭故事”,传承“黄檗文化”,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XX形象。借助我驻外使团渠道推介茉莉花茶、罗源秀珍菇等我市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提高XX国际知名度。

(二)夯实友好基础,拓展交流渠道

1.深耕国际“朋友圈”。促成我市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市、土耳其巴勒克埃西尔市达成结好意向。拓展与国际友城在政府高层、经贸、青少年、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

2.打造外事交流品牌。举办2022年XX国际友城文化节,14个国家的20个城市和地区参加,通过海内外媒体进行全网联播宣传,累计观看量575.99万次。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举办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856件作品报名参赛。

3.拓展城市多边外交。促成XX市连任世界城地组织执行局和理事会成员。举办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暨“智慧海洋”主题论坛,来自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70个团组120余人参加,选举产生委员会新一届理事会,围绕“科技引领 向海而兴”主题探讨海洋可持续发展新路,举办委员会第八次专业会议,组织推介XX“海丝”历史文化资源,助力闽都文化国际传播。主办“海洋与气候变化”线上专题研讨,凝聚海洋生态保护共识,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三)强化涉外保障,助力城市国际化

1.优化涉外营商环境。完善APEC商务旅行卡和外国人来华邀请函申办受理流程,实现审批一趟不用跑。在长乐机场开通旅行卡专用通道,全国首创为持卡人提供国际航班优先值机服务,企业“走出去”更加便利。

2.稳妥开展涉外管理。举办多场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海外乡亲、“走出去”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妥善处理涉外案(事)件。

3.打造国际化城市软环境。推进全市外语标识规范化工作,赴主要商圈、景区、交通枢纽等地开展现场检查,审定外语简介10万余字、词条4400余条;
编制我市外语标识译写规范2.0版;
举办公示语纠错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编制《外国人在榕生活指南》(中英文),为在榕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国际友好交流

高质量推进国际友城工作,加大对县(市)区对外结好的指导力度,构建立体化友城发展格局。

(二)提升对外合作层级

继续强化与美国友城合作发展混委会机制,拓展与金砖国家友城在教育、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丝博览会、渔博会、海丝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筹备。举办“XX日”“鼓岭缘”“黄檗文化交流”“丝路国家青少年艺术交流”等品牌活动,深化对外经贸、人文交流,进一步提高XX的国际知名度。

(三)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持续开展APEC商务旅行卡宣传推介工作,拓宽宣传渠道,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继续推进外语标牌标识规范化工作。 

市商务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商务经济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外贸进出口。1-10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40.78亿元,同比增长15.23%。其中,出口125.99亿元,同比增长15.95%;
进口14.79亿元,同比增长9.5%。进出口总额增速、出口额增速均列金华第3。

预计2022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长10-12%;
进口与上年度持平。

2.实际利用外资。1-10月累计到位外资3606万美元,任务完成率180.3%。

预计全年到位外资3606万美元。

3.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同比下降5.7%(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列金华第9。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39.7亿元,同比增长1.2%,列金华第8;
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8.3亿元,同比下降1%,列金华第9。

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增速由负转正。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1.助企纾困保稳提质。一是开展企业培育工作。博远金属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重点进口平台名单;
红狮控股、甬金科技获评2022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金华唯二;
杭州海关关区首个县级市原产地证书签发网络化改革试点落地兰溪。二是助企对接高能级平台。积极参与2022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兰溪两个对非出口项目现场签约。组织企业参加第132届线上广交会和进博会。承办金华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三是研究重要人员入境免隔离方案。结合兰溪实际制定商务等重要人员入境免隔离闭环接待实施方案案。

2.全面挖掘消费数据。一是统筹部署压责任。明确各乡镇街道全年目标,压实属地责任,以目标导向倒排攻坚进度,力争通过全面分析限上、限下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全覆盖式大走访活动等,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二是开展联合走访。重点对大型批零企业和限下较大样本单位进行逐家走访,了解四季度销售情况及明年发展情况。三是推进主体培育工作。全面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批零企业,并落实属地乡镇进行跟踪培育,争取应统尽统。

3.加大文旅促消费力度。一是“金华人游兰溪”持续推进。活动开展以来,已接待旅游团237个,引流游客2.52万人次,兑现奖励金额76.8万元,组织人次、兑现金额、兑现效率均排金华市第1。二是消费潜力不断挖掘。制定文旅促消费方案,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74.24万元住餐消费券和3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取得1:3.5的叠加效应,有效提振旅游消费信心。三是纾困力度只增不减。兑现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014.4万元,惠及企业175家次,助力文旅企业渡过疫情寒冬。

(三)存在问题

1.出口下行压力大。受宏观经济预期、涉疆禁令冲击、边际补库意愿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11—12月出口整体预期有所下滑。从前期走访排摸情况看,一季度外贸企业1/3下降,1/3持平,1/3增长,不容乐观。

2.社零指标依旧承压。限上零售方面主要是零售业整体低迷,退库单位影响大;
统计测算口径变更,社零与零售数据未同步体现;
乡镇培育重视不够等问题。限上餐饮方面缺少大规模餐饮企业,能够达到入库门槛的少;
受疫情等原因影响停业企业多;
去年基数大,拉低整体增速。

二、2023年兰溪市商务工作思路

2023年,兰溪商务局将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要对标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商务工作的辨识度、开放度和贡献度。

2023年总体目标是:出口增速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以上,全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良好以上,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一)开门红具体举措

外贸方面:

1.积极推进国际市场开拓。落实金华“十县十团”行动,鼓励企业出国抢订单、拓市场,加大赴境外开展经贸洽谈的力度。

2.大力推广加工贸易业务。在鑫兰、克罗托等试点企业的基础上,梳理业务模式并复制推广,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规避供应链风险,用足用好保税政策。

3.开展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召开全市外贸工作会议,落实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走访规上工业企业出口额与出口交货值差值较大的企业;
开展潜在外贸业务企业意向摸排,点对点指导企业进行外贸企业经营者备案登记;
对有外贸回归潜力的企业,引导企业进出口数据回归。

4.稳存量挖增量。全面排摸外贸企业产能倍增项目,通过项目清单化、数字化挖掘进口和出口增长点。同时紧盯重点新增产能外贸企业,如欣旺达、都尔特轮车业、众鑫环保和白坯布企业,一季度要多做贡献。

内贸方面:

1.抢抓节日消费市场,刺激消费活力。抢抓节日消费旺季契机,开展“庆元旦·迎新春”促消费活动,提升居民消费热情,带动限上商超、餐饮消费数据。

2.大力挖掘增量数据。批发方面:一季度年度入库企业贡献2000万元,月度入库企业新增贡献3亿元,原有入库企业新挖掘增量2.8亿元。零售方面:一季度3家加油站贡献2000万元,原有入库企业新挖掘增量4000万元。

(二)全年工作思路

1.全面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一是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多管齐下提增量。助推传统产业升级。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牛仔面料),鼓励外贸企业打造自有品牌,从贴牌加工向品牌出海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省国际数贸协会联系,以贸、产、服创新融合为抓手,促进兰溪“智能织造”转型升级。推广加工贸易业务。用足用好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开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规避供应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授信额度,支持企业自营进口棉纱,助力我市外贸出口增长、进口数据回流。推进开放平台招引。招引国资背景外综服企业,申报省级外综服试点企业。继续招引货代、报关行、外贸公司,为外贸企业在进出口环节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多措并举保订单。紧抓跨境电商新机遇。深入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加快推进梅江跨境电商园和兰江电子商务园(名称暂定)建设,打造跨境电商集聚中心。引进谷歌、eBay、wish、shopee等平台资源,整合各类直播电商机构和数字贸易服务商,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开通中欧班列“兰溪号”专列。积极对接金华海关、浙中公铁联运港有限公司,适时开通中欧班列“兰溪号”专列。继续推进兰溪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项目,配合交投集团做好海关监管区谋划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国际市场开拓。开展“十县十团”行动,加快组织企业出国抢订单。同时,以兰溪纺织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主,有针对性组团赴国外寻找新订单,巩固传统市场,开发新兴市场。三是打造精准服务品牌,千方百计助纾困。深化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开展潜在外贸业务企业意向摸排,点对点指导企业进行外贸企业经营者备案登记;
对有外贸回归潜力的企业,引导企业进出口数据回归。充分释放政策保障能力。全面梳理既有外贸政策,在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出口信保保费补助这两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应当前外经贸发展环境,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三服务”为企补能。引导企业入驻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确保进出口货物通行证应发尽发。畅通护照办理,助力企业出入境便利化。鼓励欣旺达等外贸企业申请海关AEO高级认证,推进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与欣旺达集团开展新能源检测实验室合作。

2.全面迭代更新城市商贸业态。一是推进现代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实施成品油数字化改革项目。主动融入浙江省“成品油综合智治”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加快推进“金华市成品油零售经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形成试点经验在金华全市推广。推进二手车流通改革。畅通二手车流通,盘活汽车存量,拉动新车消费增量。依托本地二手车流通协会,联合税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本地二手车流通发展的相关举措,争取将本地二手车交易数据体现到社零数据中。打造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针对兰溪纺织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做好服务指导,鼓励本地有条件的纺织企业开展供应链试点建设,打造具有兰溪特色的“棉纱贸易、仓储、物流、金融”等多位一体纺织供应链平台。二是优化完善全市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城区商业网点品质。稳步推进“一心三核,多点联动”的商业网点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体系,加大商贸项目的精准招商,如在金兰创新城建设商业综合体,为行知学院、度假区等提供配套商业服务。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激发农村消费潜力,申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市。网点布局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健全,业态更加丰富;
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更加通畅,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明显提升。三是提升城市综合基础配套功能。布局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助力城市交通大发展。“十四五”期间规划布点10座加油站(新建9座,迁建1座),2022年计划新建3座加油站,上下郭加油站已建成投入使用,赤溪街道、女埠街道加油站年底前将建成使用,2023年计划新建水亭、灵洞区域内两座加油站。布局规划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助力城市综合管理。打造以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为中心,北部横溪镇、西部游埠镇为两翼的结构布局。目前,云山街道分拣中心一期工程十二月底可完成,兰江街道汪高岭地块兰创集团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横溪镇完成宋宅工业园地块选址。

构建预付卡数字化管理工作体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预付卡兼具营销和金融两大属性”,构建制度保障、数字服务、多元共治三大体系,推动构建预付卡全周期治理新格局,有效降低预付消费风险,激发市场活力。

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2022年,XX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严格按照XX市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及群众关注关切,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便利化方向,全面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助力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截止11月30日,市应急管理局在市政府政务公开网站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9条,其中通过政府网站公开信息69条,通过XX应急微信公众号公开信息132条。

一、2022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政务公开稳步推进。我局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始终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及时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履行职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严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查、保密事项复核、政务信息员发布、过错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公开内容安全准确、信息发布及时不延误,不断增强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二)主动公开信息,全面公开办事流程。一是规范公开财政资金信息。按及时公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接受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群体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和“三公”经费使用透明度。2022 年度公开财政财政预决算2条,专项经费4条。二是做好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开发布机制,按规定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和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三是做好权责清单和规范性文件公开。动态调整、及时公开权责清单。认真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发布、清理等江作,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规定。四是做好执法监管信息公开。加强“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通过系统全面公开监管执法信息,使执法监管信息公开更规范、更便捷、更全面。加强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全年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开行政处罚信息18条。五是及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根据建议提案办理有关规定。按照“先审查、后公开,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公开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回复。今年公开提议案共4件。

(三)建好公开平台,及时做好解读回应。严格遵循“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对照《条例》要求,把优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作为政务公开强基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及时更新政府决策、规划信息、工作信息、人事信息、财政信息等栏目内容,推进政务公开事项落地见效。积极和“1036”电台、XX日报等传统媒体媒体平台合作,依托“XX市应急管理局”公众号、“掌上XX”等新媒体平台,正面报道应急管理工作,扩大信息公开的广度和力度。加强平台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安全、减灾救灾等领域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重要舆情、热点信息、突发事件等。积极抓好政策解读,重点围绕局中心工作,全面公开、精准解读应急管理领域重要政策措施、法规规章做到“同步发、双关联”。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政策解读回应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政务公开形式较为单一,通常局限于图文解读和“掌上XX”应急端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力度有限。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宣传和培训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局整体人员不足,尤其政务公开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精力不到位,专业素养不高,信息公开的意识和水平都需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才缺乏,局内部网络安全主要依托第三方技术支撑。个别机关干部网络安全意识不高,存在微信发布工作任务、转发文件等现象。

三、2023 年工作思路

(一)加大网上公开力度。重点围绕应急管理各类政策及其他重点领域事项,加强和改进政策发布解读回应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机关内部制度规范建设,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三)加强人员教育培训。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各项公开制度和上级政务公开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提高政务公开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信息发布的质量。

(四)强化工作监督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压紧压实各级责任,规范公开内容,加大信息发布审核力度,完善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便民的高质量政务公开机制。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和20D精神,以及省、怀化市和XX市党代会精神,按照“补短板、抓提升、强管理”总体思路,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和成效:

(一)真抓实干,D建引领更加坚实。一是“模范机关”创建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带头五推动”工作法,深入推进“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建设;
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年度公开承诺和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主题党日和党员公开承诺等工作;
全面落实“一图一表一清单”工作法,结合各支部工作实际制定示意图、任务表、责任清单,并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制度,保证每个支部至少有1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点包建;
按照“模范机关”创建考评等次递交书面申请、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召开2021年度党员领导干部专题MZ生活H和指导各支部召开组Z生活H。二是基层动力活力有效激发。持续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增效;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严格规范和完善“三会一课”的程序内容和保障措施;
组织集中收看我市获奖优秀党课作品和组织广大青年党员积极参加“阔步新征程.奋力闯创干.喜迎20D”主题演讲活动;
持续推进“基层D建+物业”特色工作,将“红色引擎”切实融入物业服务和小区管理。三是围绕“清廉XX”建设,打造“清廉住建”。制定了清廉机关创建实施方案,提交并对照创建标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常态化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督促检查,深入纠“四风”、转作风,引导住建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持续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四是实干担当精神持续发力。坚持干字当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住建党员义无反顾投身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加班加点助推复工复产;
继续开展党委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抓D建述职评议工作,推动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
推行清单式管理,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加强与巡察部门对接,抓好机关D建突出问题整改。五是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住建系统和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管好守住意识形态阵地;
将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管理重中之重,统筹抓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积极稳妥处置涉及住建部门、住建领域网络舆情;
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落实“四必谈”要求。六是法治和综合治理监管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的重要精神、批示。2022年启动18个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催缴程序和10个建设项目行政处罚不到位限缴催告程序,向城管局移交违法案件线索13起。完成住建系统干部职工八五普法规划、防范非法集资、禁毒反诈、反有组织犯罪法的贯彻宣传。七是保密工作有条不紊。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落实制度。突出重点,严格检查,没有发生泄密事件。

(二)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发力。供水基础建设显著加快。供水基础建设显著加快。市供水公司生产总产值1805万元(含乡镇水厂),销售水总量为360万吨(含托口、三里、双溪),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9.7%,收费率98%,公共供水普及率99%,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新拓展用水户638户,用水户共计 35998户;
投资26.5万元完成了乡镇(托口、双溪)供水管网改造2.07公里;
梅子湾水厂水泵机组及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现已完工,正在试运行,总投资164万元。市安江供水公司工业总产值560万元(其中安装收入232万元),实现利税17万元,销售水量130万吨,漏损率29%,水质综合合格率100%。投资1028万元完成安江供水管网改造10.976公里,其中民主社区4.6公里(530万元)、白虎脑社区5.5公里(426万元),稻源北路二期0.276公里(24万元),河西建设0.6公里(48万)。城乡污水处理逐步覆盖。完成塘湾、雪峰污水厂建设,我市7个建制镇已经在怀化市内率先完成建设任务;
黔城污水处理厂玉皇阁社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工。城市绿色发展引导推进。引导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换机制,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提升房地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及建设规范标准。城乡供水一体化分期实施。对黔城、岩垅等10个乡镇供水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目前,黔城城区及周边双溪集镇、玉皇阁、莲塘及铁坑村部分区域、托口三里村、新塘村移民点、沅河镇清水清村移民点、沅河十里村及沅河集镇均已供水。同时,申请专项资金和争取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于支撑和补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共争取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建设24个,投入资金2100万元,完成了5个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目前,黔城镇长坡村、岔头乡羊坡村建设已完成;
2022年组织申报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有6个村成功入围,2个评选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岔头乡岩里村、大崇乡石板桥村)。组织专家开展XX市乡镇“古色古香”历史传统建筑调查工作;
同时,积极配合文广新局,落实好省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

(三)改革创新,行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一是上下联动,出台措施,促进销售;
成立房地产去库存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专班,形成工作机制和合力;
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品房销售“十条措施”的通知》,拟定《XX市促进商品房销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二是积极发力,突出“因城施策”,促进销售。共计销售商品房2378套,其中住宅商品房1686套。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4.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实现销售额8.5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住宅面积完成2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额6.77亿元,同比增长6%。

“放管服”项目落细发展。坚持依法管理和超前服务相结合,优化住建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快速落地。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网上审批,落实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竣工验收;
切实推行“一个窗口对外”的高效便民的运作模式,实行效能提速。对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必进”窗口进行了系统清理,并要求各股室对提交材料进行了梳理、整改。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事项等依申请5类+公共服务类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进出。完成审批项目共计48项,其中办理人防易地建设许可证6本,地上总建筑面积31226.77㎡,应建放空地下室面积1249.06㎡;
受理施工许可报建项目22个,办结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2份,建筑面积 452086.2㎡。办理初步设计审批20项。无一例超时办理现象,办件结果无一例投诉。招投标监管规范有序。招投标监管规范有序。加强新招标法律法规贯宣工作,强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三包一挂乱象专项整治。完成13个工程项目的招标任务、13个项目的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的审核备案、10个项目的标后稽查工作,招标项目涉及招标控制价40086.73万元,中标金额37855.11万元,节减资金2231.62万元。建设工程强化管理我局成立了“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XX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检查3次,坚决制止“未批先建”等行为,摸清底数、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制定了“打非治违”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按要求在局门户网站和项目(企业)现场设立“打非治违”有奖举报公示牌,不断消除监管“盲区”。认真开展住建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工作。一是疫情防控情况,疫情期间,对各在建工地、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房屋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严格督促在建项目工地、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按上级部门文件及下发的通知要求,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局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工程股、质安站相关工作人员深入11个项目工地开展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措施专项检查,同时对建筑工地所有人员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和督促。二是组织对全市在建项目开展了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检查,检查设备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共检查项目11个,检查设备36台,拆除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鸿辉鑫苑项目闲置塔吊。三是组织开展了XX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XX市建筑施工和燃气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整改”专项行动、XX市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等工作,由局长和分管领导带队,共分为5个检查组,检查建筑施工工地121个/次,发现一般安全隐患515条,重大安全隐患3条,目前已整改一般安全隐患515条,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销号3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121份、停工通知书13份,认定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不良行为记录1起,认定监理企业及总监不良行为记录1起。

(四)强化城区燃气规范化管理。制订了XX市城镇燃气专项整治方案,对全市3家燃气企业4个气站24个液化石油气网点开展了排查整治工作,燃气储气和液化石油气网点发现安全隐患60处,整改60处,燃气用户安全隐患28处,整改28处,整改率100%,向燃气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6份。24户商用天然气户已全部安装报警装置,液化石油气餐饮场所安装约210户,已全部安装到位。建立燃气用户一户一档工作。

(五)抓实抓细,人防工作安全推进。严格按照省“一令一文件”依法行政;
2022年以来未发生免建、少建、缓建防空地下室和免交、少交、缓交易地建设费的行为。完成我市人防结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1个,面积2000平方米;
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52.17万元。积极向省人防办申请的15129信息化建设资金100万元已拨付。每月初准时参加省办组织的人防指挥部通信互联互通,联通率达100%。积极配合怀化市人防办开展“应急处突实兵演练”和人防系统“准军事化”训练。开展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检查50余次,均无安全事故隐患。“十四五”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设计,第二视频会议系统和第二路由已建成。

(六)全面出击,打赢全市居民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攻坚战。自长沙望城4.29房屋垮塌特大事故发生后,按照全国、全省、怀化市和我市多次关于全市居民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内容,我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部署下,迅速出动,全力组织调度,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开展全市居民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一是迅速部署,全面落实要求。按照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职能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要求,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整改范围,采取边排查、边整改、边完善的方式,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全方位、全时段开展排查整改。二是领导带头,全员出动排查。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查、全面改,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栋、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并于今年5月20日至8月31日,突出重点区域,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截至6月29日,我市平台系统录入完成排查自建房86220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2292栋、非经营性自建房83928栋;
排查中8栋,完成比例99.99%。三是强化督查,全程压实责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检查和明查暗访,以“三全面”要求拉条挂账,各乡镇属地责任、部门监监管责任得到夯实。四是抓实整改,推进隐患整治。按照“严格评估鉴定、分类有序整治”的原则,疏堵结合,实事求是采取“改、停、封、拆”措施彻底整改,及时消除全市自建房安全隐患。

(七)全力化解风险、隐患和遗留问题。聚焦住建领域重点工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对于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分类施策化解风险隐患,不发生赴省进京和群访事件。全力推进真抓实干工作。对照近两年湖南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案,着力在旧改、加装电梯、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城市更新等方面对标对表,早谋划早部署,积极对接,既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又形成亮点、特色工作。继续推动人防工作建设。一是实施15129工程信息化建设;
二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防队伍;
三是完善“十四五”人民防空规划编制;
四是加强人防设施建设、验收、养护,人防队伍训练和演练,提高战备能力。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一是完善行政审批流程,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告知制度,实行综合窗口一次性办理机制,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的“信用评价”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继续提升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服务水平。将组织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加大建设工程消防审验宣传力度,全力做好我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验收服务工作。

(二)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结合数字化改革,建立房地产管理驾驶舱,严把土地出让到产品交付的各个环节。强化网络舆情监管,依法严查发布虚假房地产信息的网络平台和恶意哄抬房价的自媒体,合理引导购房群体的市场预期,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计划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25万平米。

(三)推动物业企业服务提升。深化行业管理,着力物业选聘、“两金”管理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减少行业内低价恶性竞争,引导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结合数字化改革,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开发物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智慧管理。坚持D建引领,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努力实现“一小区一风格”,2023年计划打造6个以上红色楼栋。加大纠纷调处力度,逐步化解一批物业费缴纳陈案积案,全面提升物业小区物业费收缴率。

(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坚持帮扶、政策不变,确保措施不减、干劲不软,坚决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侥幸懈怠心理,继续加强贫困户和“边缘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二是把握危改政策,推进危改工作;
三是着力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统筹衔接,结合我局职能在项目实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新风养成等方面统筹谋划等方面一体考虑、联动推进。

(五)加快打造绿色建筑。通过开展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提升行动、绿色建造行动、可再生能源应用行动、既有建筑能效提升行动、绿色生活促进行动等五大行动,落实高质量建设要求,严控建设过程碳排放,促进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工作,助力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发展。

(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争取规模以上项目(5000平方以上)智慧工地视频监控黔城、安江接入率100%,其余乡镇接入率达到90%以上,通过实名制信息采集及考勤、颗粒物监测、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对涉及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关键人员到岗等现场情况进行动态巡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扬尘治理等“7个100%”处置,提高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

(七)有序推进其他重点工作。一是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坚持“两城三区、融合发展”,坚持功能、风貌与经营业态相结合,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三年(2022-2024)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安江9个片区,黔城入城口及芙蓉路、农贸、建材市场等重点区域;
二是持续推进自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三是做好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化补贴工作,让全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基本住房有保障;
四是加强供水、燃气项目建设和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五是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水利局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的工作思路

2022年以来,柯城区水利局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规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坚持突出重点、高效便民、问题导向,积极全面做好政务公开的管理工作。现将202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和2023年的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局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根据领导分工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二是完善工作体系,健全配套制度。认真落实国务院《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规定精神,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压紧压实责任。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定期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总结经验,整改不足,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政务公开有序推进。

(二)从畅通监督渠道入手,拓宽政务公开广度。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义公开向群众热点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政务公开质量。一是强化公开内容的全面性。今年,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行政审批、三项公示制度、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其它政策文件等事项,将行政许可过程向相对人员公开,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二是强化公开载体多元化。以网站为主要渠道,其它渠道为辅。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和公开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共167条,其中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数共计149条;
回应依申请公开件1次;
其他方式回应事件17件。三是强化依申请公开的便民性。依托柯城区“网上办+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三)从政务公开重点入手,持续提升政务公开质效。

一是突出网上审批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网上审批改革工作,二是突出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三是突出群众关注和民生热点。对出台的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文件,相关科室认真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在摸清吃透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研判,制定应对处置方案,加强舆情研判、回应,及时答疑解惑。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将围绕紧紧围绕省、市、县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力度,扎实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规范推进政务公开化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强化政务公开内容规范化建设,以群众需求为牵引,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二是全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局信息公开目录,健全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各项法定信息及时主动公开。对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人员进行轮训,确保依申请公开答复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是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紧扣党河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眼水利重要的政务舆情,依法、准确、及时地公开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信息。加强全媒体矩阵建设,及早发现相关舆情和热点问题,不断释放积极信号,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实现权威发布、精准回应、利企便民,助力柯城高质量发展。

县审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县委审计办、县审计局在县委、县政府、市审计局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推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唯忠作表率,始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以“三个坚持、三个不动摇”推进理论武装、党的领导、大局观念走深、走实、走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理论武装不动摇。强化理论自觉,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风向标”和“排头兵”作用,认真学习贯彻践行党的20D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审计机关首先是党的政治机关”的重要论述,自觉把强化党的领导体现到机构职责定位并融入到审计工作各环节。积极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审计办和市审计局报告事项5次,向县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事项14次。

(三)坚持大局观念不动摇。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各级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确保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进一步谋划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举措,坚持在汇报衔接、协调配合、部署安排上下功夫,有力指导全县审计工作开展。

二、唯实作表率,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年谋划审计项目20个,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64796万元,促进整改落实金额9779万元;
编写上报审计要情专报和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6次,推动制度出台16项。

(一)围绕执行绩效,深化预算管理审计。发现预算编制不完整不准确、就业专项资金专户未及时撤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监控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动有关部门落实整改金额5722.88万元。

(二)围绕共同富裕,深化民生领域审计。全县储备粮专项审计调查移送案件线索3起,提炼的大数据审计方法获评市2022年度优秀大数据审计案例。实施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未及时上缴应缴财政收费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紧缺、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弱化等问题,促进相关单位上缴财政专户431万元。

(三)围绕履职尽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工业园区等3个部门和4个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原县工业园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推动安置房建设提速,维护被拆迁群众的根本利益。县住建局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项资金两年未使用等问题,促进县设计研究院收回应收账款532.79万元。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揭示政府投资项目严重超工期、道路保洁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和执行不到位、乡镇资产长期未入账等问题,促进规范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四)围绕政令畅通,深化政策跟踪审计。农业高质量审计调查,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踏勘、卫星图斑分析等技术手段,反映种粮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存在漏洞、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高标上山”、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结算、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工作不到位,“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率低和肥药“进—销—用—回”未实现信息化全链闭环管理等问题。促进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补贴面积核实工作。

(五)围绕项目落地,深化政府投资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发现项目政策处理留尾巴、少数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监理人员到位率低、预算编制不及时影响工程概算控制、财政统筹资金未足额到位和医疗专项采购滞后影响医院投用等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六)围绕国企改革,深化企业全覆盖审计。温州矾矿文旅集团审计,发现企业转型未达预期、矿山关闭后续转型工作未完成和对下属企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公投集团审计,发现往来款未及时清理、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和工资支付不合规等问题。以审促改,有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唯新作表率,大力推进审计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变革型组织要求,扎实推动督促整改、科技强审、研究型审计、政府投资审计转型,确保工作出成效、出实效。

(一)强化督促整改有实效。一是以重大审计问题清单为抓手,纳入市级问题清单1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纳入县级问题清单10个,已完成整改9个。清单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同时《农村集体资金存放随意性大》入选市级示范案例。二是以县委审计委员会为抓手,及时开展顺向监督,第一时间向县委审计委员会主要领导报送审计情况,批示相关责任单位强化整改。三是以监督部门联动为抓手,及时把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理,并为县委巡察办及时提供涉及被巡察单位的审计报告,联动倒逼整改。四是以“两函”促改为抓手,根据问题不同性质,发送审计整改建议函4份,整改督办函7份,建立工作台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强化审计跟踪督促问题整改。五是以重点工作会议为抓手,推动重大审计问题纳入县委重点工作视频连线会和县长办公会议,严格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第一责任人的整改要求。

(二)推进科技强审有实效。一是推进大数据审计方式运用,在县城高质量发展、储备粮管理、财政同级审、农业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审计项目中充分借力大数据分析方法,大大提升审计效率。二是推进“金审”三期工程运用,积极做好系统的推广使用和运行保障服务。三是推进数字化成果运用,积极参与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的试点任务,并指导好被审计单位和科室用好该应用对问题进行挂销号。建议各相关部门充分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扎实推进“浙农优品”购销软件使用率低、公共卫生系统多而不互通等信息系统审计发现问题和征迁电子档案化的整改。

(三)探索研究型审计有实效。认真组织专题学习,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研究意识、扛起研究责任,积极主动开展研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中,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开展“靶向”研究,深入推动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成果转化。

四、唯强作表率,持续强化机关队伍建设

在D建品牌、全面从严治党、学法用法、干部队伍等方面持续下功夫,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干事活力。

(一)打造特色D建品牌。一是健全组织生活制度,研究制定了年度D建工作要点,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MZ生活H等党内生活制度落实落细、融入日常。二是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深入群众走访调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贫困户送去大米、粮油等慰问品,持续为黄檀村深化美丽村庄建设,矴步头村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村招牌、完善游客中心建设出谋划策。三是深化助企“两万”行动,入企指导加强疫情防控、做好政策宣贯、宣讲好党的20D精神等共计16余次,切实当好企业的指导员、服务员、宣讲员。

(二)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把好“忠诚关”,精心上好实境课堂、专家课堂、影视课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组织上坚决服从、行动上遵规守纪;
二是把好“廉洁关”,落实廉政谈话提醒13次,开展多形式廉政警示教育3次,打好“免疫针”,提高干部凝聚力、执行力、拒腐力。三是把好“亲清关”,开展“亮剑五大顽疾,优化营商环境”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查企提前报备、入企服务精准到位等标准动作。

(三)推进学法用法全覆盖。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对法治建设作出年度安排、细化具体举措,将工作部署到岗,责任部署到人,做到执行有标准、完成有时限。二是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原则、重大审计事项业务会议制度,坚持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审计问题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并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组监督;
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促进依法行政,大力推动持证上岗,今年有7名审计人员全部通过执法证考试,严格依法文明审计,审计执法“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

(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通过“提起来”、“引回来”,促进干事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激活年轻干部能力,成立党的20D精神宣讲小组,培养年轻干部我会讲、我要写、我能审。三是落实干部日常监管,通过逢会必强调、检查必通报、短信必提醒,对干部做到常态化管理。

五、2023年工作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持续抓好党的20D精神贯彻落实。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把贯彻党的20D精神同开展高质量审计监督紧密结合,做深研究型审计、穿透式审计,发挥好“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二)持续抓好审计项目谋划执行。紧盯政令畅通、资金使用绩效、民生实事、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效益、权力规范运行和国企规范运营,开展常态化审计监督。

(三)持续抓好七张问题清单。强化主动谋划、科学统筹、动态跟进、举一反三、建章立制、联合督查,确保共性问题从“点上改”向“面上改”“深化改”延伸,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四)持续抓好数字化成果运用。推进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常态化、规范化应用,按时完成审计项目整改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及时跟进整改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如期整改,切实发挥好数字化赋能、数字化促改的作用。

(五)持续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业务能力建设,提升职业技能;
加强审计廉政建设,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
加强审计作风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强全流程审计管控。

推荐访问:(19篇)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汇编 工作总结 汇编 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