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教学反思8篇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处理教材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的研究》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8篇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1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处理教材

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材料一定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对于摆锤,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的摆线要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比小螺帽长)。我将材料换成用原来“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大小高低都一样),在吊桶里分别装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幅、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或听课老师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从以下几个片段的设计和教学可窥见一斑:“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

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

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

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

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我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观察摆钟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

在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索摆长、摆锤重量和摆的快慢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但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将告结束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意味深长:做实验真不容易。我想我和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不容易”中所包含的意味。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3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40分钟内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如果好好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对于科学探究就有很大帮助。将“动”设定一个目标,并且能够吸引到这个目标中。所以活动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曾经看到一位数学老师在某班上课,我对那个班比较熟悉,自我表现力比较高,因此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科学课上也可用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我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谁发现更多,谁的误差最小。

在摆的研究这一课中,特别是上组内公开课的那个班级,使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做实验的那份专注,第一次看到小组合作配合的很完美,就连平时很爱闹的学生都在做自己在行的事情。可能有一些老师在,学生不敢闹。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摆的实验比较喜欢,摆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他们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自由时间多,大约是一半。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学生的计时和数数有很大的要求。有些组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数据,可能的原因出在数数和计时。所以在前一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因此,我就认为有位老师将机械摆钟突出了探究的过程是很适合的。他将摆钟的摆动次数略去,而加强了摆的等时性的探究。在实验之前,更是对学生进行了数数和计时的有效指导。这样的教学,明显是为下一课铺好路。

在实验过程中,摆不是听话的小孩,往往会打圈,接着就碰到铁架台,学生就只得重来。因此就对学生的操作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在摆的研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加增强探究氛围。同时,我觉得学生的汇报也是相当的精彩。专拎好数据是我的失误,应该爱护每位学生的成果。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牧场之国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4

我在20xx年xx月xx日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教科版的五下科学《摆的研究》,执教之后,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前思考:

本课的科学元素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是什么?我如何教才可以让学生更易学,更易懂。

二、课前分析: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本课的二处思维冲突在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以及摆绳的长短不同于摆长。

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经历产生问题——预测——设计——实验研究——数据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新的问题完整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学生的经验:

1、80%的学生清楚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60%的学生能识别变量和不变量。20%的学生能初步独立设计实验。

2、学生了解摆的各个部件,初步能完成小组中的分工(计时,计数,摆的操作),初步能够完成数据的分析,对下结论有依赖。

四、在设计中的理念:贴近儿童心灵的科学探究。

1、生活化。

来源生活。教学问题的产生是学生通过从二个摆钟摆动有快慢的生活情境的观察后,主动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展开课堂探究。

回归生活。科学研究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所以最后设计了二个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对本课开始时的情境中的一个明显走慢的摆如何让它走快一点;二是小朋友荡秋千时,在相同推力下的快慢的调节。

通过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

2、生本化。

(1)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方便操作,减少偏差。改装铁架台。将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去掉铁夹,在票夹其中一个柄部的孔的二端各垫上若干垫圈后,利用原来铁架台上的螺丝将它固定),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方便控制学生对摆长短的控制;二是有效减少“摆长”上方支点对摆长的负面影响。将“摆锤”由原来设想的钩码改为垫圈。如果是用钩码作为摆锤,在改为摆锤重量时,我们往往将它们上下钩挂起来,这样就会对最后解释摆长引起负面影响,也会在实验中,因为摆长的改变引起实验数据的偏差。

(2)面向全体。

教师的课堂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设计实验时,依据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相关经验,我在每一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关系)步骤讨论中,先安排一名中等学生来说步骤,然后再由优等学生补充,其他二位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要在下一个实验步骤中交流。在第二个实验(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步骤讨论中,就安排了中等学生先交流,再困难学生交流。从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在实验操作时,在小组中安排计时,计数,作摆,统计等,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3)课堂教学。

由于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学生实验操作较顺利,实验数据也较科学。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的核心问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达到预期学生有兴趣地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分享和小结中点拔方法,享受课堂的快乐。

(4)课后改进。

时间上紧了。教师意识到时间紧,在后半堂课明显加快节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答面不广。

(5)教学设计改变一。

将实验一改为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实验,在设计中融入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在实验中结合对学生操作的指导。然后在实验二中面向全体,小组独立完成。

(6)教学设计改变一。

在实验一的操作中,融入实验二的变量。教师直接将学生实验的摆长设计成一倍长,二倍长和三倍长。在完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数据,在发现数据不等(分成三类)后,去比较实验中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原来是摆长不等的原因。这样是减少了一次操作。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5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同学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考虑,并且去验证同学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同学将丈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同学在对丈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同学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同学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和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同学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防止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资料

资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同学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同学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同学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同学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资料是,在同学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同学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同学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6

继上节课制作简单的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的特点,但是相同时间内不同的摆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上节课学生观察过自己的摆,可能会猜测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有关,这个课重点探究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学生对每个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并设计方案验证,重点是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学习和应用。每个小组的摆绳长度刚开始是随机的设置的,在研究摆绳长度影响时,全班规定了按照10cm,20cm,30cm,保证摆动幅度和摆锤重量相同的前提下研究,得出的数据组内是有很明显的规律的,学生能通过本组的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第一个实验我重点引导了控制变量的设置,在分析数据之后,其他的影响因素交给学生自己小组设置变量,课堂反馈是很好的,整个操作环节基本是没有难度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了控制变量实质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正确实施,这也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年级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描述实验现象方面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每个组之间的数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于是我增加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环节,有学生会发现刚才实验中摆绳没有拉直、计时不严谨以及次数数错等情况,我觉得这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理解误差和错误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避免错误的操作,但是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不仅这节课,其他实验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实验探究的效率,实验的严谨性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能够养成这种实验精神和习惯,也是科学课堂态度目标的培养方向。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6课的内容,讲授新知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摆的构成(摆线、摆锤等)和操作注意事项。为这节课的内容提供一个认知基础。

接下来通过“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来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推测影响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有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让小组谈论,我们应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假设去设计实验呢?这才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也隐含着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操作方法。例如,如果要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有关,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保持哪两个因素不变呢?引导学生去思考,因为只有改变一个因素,这样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

根据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逐一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很容易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最后,我又拿出摆绳长短一样的两个摆,结果摆的快慢又不一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起摆长的概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有时学生过于吵闹,从而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篇8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不太理想的课后反思提供些慰藉。我则不喜欢,如果不好,就应该勇于面对,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试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研讨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有效手段,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所以我感到很欣慰。再教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是很深的,本来不觉得这样的课会有什么深度与难度,钻研之中却发现恰恰相反,本课的难度的确不小。首先,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探究过程之中,让目标自然地实现其实并不容易;其次,与实验相关的许多细节都要有鲜明有效的处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策划与选择却很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一个精巧构思的形成往往是在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反复修改之后;再次,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常常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发现这种联系就需要教者对它有独特透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也不像闲庭信步那样容易;最后,字斟句酌、推敲教学语言,使之规范、恰当、精炼、生动,紧扣学生的心弦也很难做到。另外,我自身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过渡语的设计能力太低,很久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链接”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今后加强学习和交流,还需要对科学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课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处理方法上的得与失:本课是在《机械摆钟》一课刚刚学习了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什么条件决定了摆的快慢呢?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懂得反复实验的意义同时明确对实验数据及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61在本课最后,设计了摆绳长短相同、摆锤的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摆的对比实验,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摆锤的重心高低也会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其实质是增加了摆长,而摆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清晰讲解了。因此,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仅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重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摆的快慢在本质上是摆长决定的。为此,我设计了版画示意图以及一个文字不等式来直观简洁地说明解释,我的预设是要把这个实验同“摆锤的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的实验”联系起来,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忙乱之中把之一美好构想给忘记了,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也是本课收束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总之,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也突出了,难点突破的不够彻底。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的第三次改进方案:

结语设计:从演示实验来看,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短,摆动越快。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下一节课,我们将设计实验,用数据来探究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大家感兴趣吗?请你准备实验材料:宽1cm长10cm20cm30cm的木条各一根,磁铁一对,秒表一块。请同学们课前预习和尝试,以便下一节课上汇报。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研究 摆的研究的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课后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及反思 摆的研究优秀教案 《摆的研究》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教学案例 摆的研究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优质课 摆的研究的说课稿 摆的研究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