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案例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4篇,供大家参考。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课程实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低年级

  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了解不同的线的变化会带来不

  同的画面效果。

  2、描画临摹

  (1)收集素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寻找收集儿童眼中的素材。

  (2)接触现成的线描画。

  (3)分析线描画。

  (4)临摹。

  3、写生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师生共赏,共评。

  (3)针对在写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分析。

  4、课外活动。

  (1)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画展。

  (2)条件允许的话,带学生室外写生、

  (二)、中年级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纸方法。

  4、利用色彩调配产生的变化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构图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

  (三)、高年级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笔及色彩变化。

  4、让学生体验绘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绘画。

  5、欣赏绘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并能落款命题等。

  9、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10、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六、课程实施安排

  1、时间安排:每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体活动。

  2、活动形式: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学习绘画。

  3、课外活动:挑选绘画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定时组织活动。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级,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作业、参赛、评比等形式得以展示,还可以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2、教师评价

  (1)教师每周上交绘画作品(根据所学内容上交)。

  (2)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

  (3)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作品以及在各级各类参赛活动中取得成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八、总结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评价来不断完善和修订,并把前一轮评价结论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实施的依据,使校本课程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加以改进。要积极吸纳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评价小组进行检查评价,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2、对于组织较好的教师在教师绩效工资方面给予考虑。

  3、对于此项工作突出的教师在评优评模方面给予加分。

  4、学校在经费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2

  一、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校本课程一般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专题,供学生选择。1个专题可由若干相关课程组合而成。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校本课程3个学分,共计54学时。具体修习时间及要求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安吉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6、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开发原则

  1、导向性与协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谋求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防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2、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地方或学校的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4、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6、主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坚持民主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浓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结合我校开设的社团活动课程,上级要求拟订共需30个校本课程目录,各位教师可根据以下选题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一)人文类

  如:地方风土人情、社区和学校历史、社区和学校的人文景观、地方文化等;

  (二)科技类

  如: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航模、电子技术、劳动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

  、信息技术、天文地理观测、科技兴农、科技前沿、生活中的科技等;

  (三)艺术类

  如:书法、绘画、器乐、声乐、舞蹈、泥塑、手工、剪纸、编织、戏剧、表演、文学等;

  (四)体育类

  如:球类、棋类、武术、体操等;

  (五)心理类

  如: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交往礼仪等;

  (六)社会类

  如:法制教育、公共安全、新闻采访、地方经济等;

  (七)生活类

  如:摄影摄像、家政服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营销模拟、植物栽培、应用医学等。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月28日前)

  ①制定孝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②召开相关教师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

  ③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编写通式培训

  2.教师开发申报阶段。(3月15日以前完成)

  由教师个人根据校本课程目标和结构要求申报课程(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计划书)

  3、课程开发课题审议阶段:(3月30日前完成)

  根据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申报情况,结合学校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分析、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分析,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孝高新校本课程。

  4、教师撰写《课程纲要》阶段。(4月30日前完成)

  5.课程纲要审议评比阶段(5月30日前)

  ①对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进行审核、校对,不当之处要求教师再修改。

  ②对修改后的校本课程进行评比,优秀者进行奖励。

  6、学生选课、报名系统的开发(8月1日前)

  7、学生选择课程、选修课程。(第二学期)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县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保障措施

  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孝丰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必须经校本开发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人员队伍保障:指导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5、硬件保障:开发好校园网校本课程网上报名系统,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基础性课程:

  《‘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㈡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㈥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4

学校自20cc年开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开发,进行了“我爱母亲河——汶河”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并成功举办了潍坊市级现场会,得到与会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横贯的汶河,是悠悠文明的见证和文明的发祥地,因而被人民称为母亲河。 汶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址群,有着众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辛勤耕耘,形成了美丽汶河人文景观。我校北临汶河,丰富的人文景观,灿烂悠久的文化,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汶河,探究汶河,热爱汶河,我校开展了“我爱母亲河——汶河”大型实践活动。开发了“我爱母亲河----汶河”这一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设计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汶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三)课程内容

本校综合实践课程分三个维度实施:自然与环境、社会与道德和自我发展。

自然与环境:以汶河为课程开发点,内容包括汶河的树木花草、鸟类鱼类、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社会与道德:以汶河孕育的汶河发展为开发点,内容包括汶河的变化、特色文化、名人、古迹等。

自我发展:安全、生活自理、动手操作、文明礼仪等。

(四)课题开展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主题特点,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从大主题向小主题开发,边开发边实践的方法。由学校中心教研组确定一级,二级主题目标,在二级主题的基础上,征集三级主题,中心教研组将征集的主题归类总结,形成学校三级主题,各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题,开展活动。同样,在三级课题的基础上,征集四级课题并开展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4个二级主题,15个三级主题,51个四级主题。中心教研组根据三级主题,编写了学校主题活动校本课程,更好的指导主题活动的开展。

三、校本课程实施

(一)组织和管理

成立学校主题课程领导小组,确立学校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方案制定,部署、协调各处室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成立市小学校本课程中心教研组,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课程,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源包。

(二)活动开展情况

1、班级主题活动开展:我爱母亲河汶河共开展了43个班级主题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真实有效,学校要求:①课堂教学到位;②必须让学生真正到实践中去;③必须留存活动材料;必须留存活动部分照片。

2、主题活动开展步骤:①选择课题,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②教师进行课题备课和课时备课;③组织学生活动,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活动方案、小组主题活动记录、小组主题活动报告,小组主题活动评价表,最后由班级对主题活动情况汇总,形成主题活动报告。

3、围绕主题活动,开展了知识竞赛、科幻画比赛、暑期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

四、校本课程成果与反思

1、开发并整理出了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不但开发出了完整的校本课程,而且积累了主题活动资源包,教师计划备课、教育故事和学生的征文、绘画、照片、电子报刊等活动材料,以及石头艺术制作、布艺作品、树叶艺术制作等学生作品,动植物标本。

2、在不断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阶段五课型教学模式。三阶段五课型教学示意图:

3、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由大主题到小主题、由粗及细的活动主题开发方法。

春花秋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探索和不懈努力下,“我爱母亲河---汶河”课程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cc年12月6日,来自潍坊市各县市区的300多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专家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市小学召开的潍坊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会。观摩研讨了市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成果,交流了各县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优秀成果。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新时期的孩子,他们缺乏亲身实践的经历,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代替。要想激发这些孩子的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必须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与空间。而我校的“我爱母亲河---汶河”校本课程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与空间。每个学生从始至终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实践创新,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与快乐,而且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提高,为我校的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路径。虽然在活动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困惑,但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尽可能的积累经验,勇于探索创新,使我校的校本课程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案例 开发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红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