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范文(通用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3篇

【篇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四班 阚萍

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势必造成孩子的懒惰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纲要》一再的强调“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健康”第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我们通过让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古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以及“孟母三迁”、“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和传说,都说明了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和必要。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久而久之,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可见,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在学习初我们对家长进行了调查,根据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四个层次进行了解。此外,我们还重点选择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十二个项目,并根据幼儿完成情况,即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进行调查。

(二)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知识。我们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通过课堂集中教育活动,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如:夹克服、牛仔 服、衬衫、长裤等四季服装。进一步知道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2、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

A:游戏。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有穿衣比赛,穿鞋、叠衣裤、等等。

B:儿歌。幼儿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形式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提高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育啊!比如“塞裤子”:哥哥、哥哥请你管好小妹妹,姐姐、姐姐请你管好小妹妹,大家一起帮助就OK。再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C: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也不能怪孩子们,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就会生蛔虫”的体验,当然也无法引起重视。当洗手的时候孩子们打湿手随便搓两下就敷衍了事,或者是边洗手边嬉戏玩耍。考虑到幼儿好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从幼儿中选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小红花或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

    3、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 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娃娃,练习扣纽扣……

4、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

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在家长中不断地宣传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进行个别访问,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探讨。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在孩子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目标,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坚持一贯,同时要为孩子提供独立的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等,让孩子学习使用,创设一个适宜幼儿习惯养成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家长要不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

08.12

【篇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细则

活动环节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细则

入园

1. 能用普通话主动地、有礼貌地向老师、同伴问早;向家长说再见。

2.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逐渐可以自己独立上下楼梯进教室。

3.不带饰品手表等,不带危险品、零食入园,将自己的随身物品整齐摆放在储物柜里。

晨间活动

1.活动前能帮助老师拿摆放玩具、器械,活动后能自主整理摆放器械。

2.热身后能知道脱去外套,并放在指定的位置。

入厕喝水

1.进盥洗室洗手时不拥挤。

2.学会自理大小便,解便时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

3.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整理服装,不在厕所逗留。

4.排队轮流洗手,用肥皂、流水及正确的方法洗手。随手关紧水龙头不玩水,并用自己的小毛巾擦手。

5.口喝时随时饮水,用正确方法喝水。有秩序地排队,到水桶前接适量水,不洒水;用自己的茶杯,喝完后放回固定的地方。

晨间谈话

自荐或者推选值日生,能认真地做好值日生工作,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乐意帮助大家,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知道为集体做事很光荣。(擦桌子、分中间碗、收拾桌子等)

早   操

1.上下楼梯靠右边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

2.做操时认真、有精神,动作合拍、协调有力。

3.正确擦汗,擤鼻涕,锻炼前后及时增减衣服。

集体教学活动

1.愿意协助老师准备学习用具、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和爱护各种学习用具、材料。

2.能以正确的姿势搬椅子和桌子到指定位置。

3. 用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具、材料。

点心

1.如厕后排队拿点心。

2.能安静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3.吃完点心后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能自己将点心盘送到指定位置。

4.餐后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

区域游戏

1.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不随意更换,遵守各区的游戏规则。

2.积极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计划并介绍交流。

3.积极尝试操作各种区域材料,遇事能积极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

4.爱护操作材料,游戏结束后能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5.能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同伴回顾游戏,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户外活动

1.上下楼梯靠右边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

2.遵守体育活动规则,有安全意识,能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等待。

3. 在教师提醒下,活动前后整理服装,系好鞋带,知道适时增减衣服

4. 逐步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玩运动器械,体育玩具的玩法和要求及玩时的一些安全常识。爱护运动器械、体育玩具。锻炼时身体若有不适会及时告诉老师。

5.会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餐前准备

1.盥洗、如厕要求同前。

2.愿意和老师、保育员一起准备分发餐具。

3.能有序排队领饭就餐。

午     餐

1. 愉快进餐,专心吃完自已一份午餐,不挑食,不剩饭菜,养成不乱扔残渣习惯,保持自身、桌面地板、碗的干净;

2.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3.餐后用正确的方法漱口,擦嘴,不做剧烈运动,将餐具放到指定地点。

餐后活动

1.吃完饭后,能使用正确的姿势双手搬椅子到教室外,并摆放整齐。

2. 不在室内走廊奔跑、爬高。有秩序地上下楼,靠右边走,不前拥后挤。

3.有序地排队参加散步活动,紧跟队伍慢行,不掉队。散步时初步懂得用感官去观察周围事物;喜欢动脑筋。能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午   睡

1.入厕要求同前。

2. 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叠好并放在指定地点。

3.安静入寝室,不带玩物上床,睡姿正确。

4.起床后整理好仪表、床上用品。

起   床

1.起床后自己学习合作叠被子、穿衣裤、鞋袜,乐意帮助同伴。 2.如厕要求同前。

点   心

1.如厕后排队拿点心。

2.能安静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3.吃完点心后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能自己将点心盘送到指定位置。

4.餐后用小毛巾擦嘴。

阳光体育

1.上下楼梯靠右边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

2.遵守体育活动规则,有安全意识,能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等待。

3.有自我保护意识,运动前后及时脱穿衣服或身体不适时会主动告诉老师。

4.会正确使用并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离园活动

1.能主动帮助老师收拾桌面及玩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2.在教室内等待家长来园,不私自离园;

3.整理好自己仪表,带好衣物,主动向老师、同伴道别,跟随家长安全离园。

【篇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如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能够自己料理生活的一种能力。如:小班幼儿会自己大小便,大小便后会自己洗手,睡觉前会把自己脱下的衣服折叠整齐,自己动手吃饭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并使孩子富有进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也要抓住这个时期有利的教育因素,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使孩子想动手、愿意动手、会动手

1、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不知家长有没注意到,孩子3岁以后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独立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 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2、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穿衣穿鞋等,巩固所学的技能。
  (2)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  “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3)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开始时,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
  3、做好“记录”,评价孩子在家情况。
  家长可设计“小能手在家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自己不能完成的则留空白,对此情况家长不应放弃,应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完成。家长也可将孩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用图画出来,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通过表格的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督促幼儿在家学习独立生活劳动能力。

(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家长,要孩子坚持独立、不怕困难,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四)一贯一致,持之以恒。

  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说吧。”等等,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中三班

推荐访问:自理 幼儿 通用